幾人都不再說話,各找一個地方坐下,枕著被包趁此機會先眯一會兒。
馬非還是十分小心獨自向左側“奈何橋”走去,霧幾乎籠罩了整個“忘川河”峽穀,但黃爭走過的地方卻並沒有霧,而且“奈何橋”的地方霧也散了,是因為這些地方黃爭都施展過法術。
在這種地下洞裡霧的形成是很緩慢的,而且一旦打開了霧的缺口,霧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彌漫開來,是因為沒有風的原因。
這些霧相當於死了的霧一樣。
“奈何橋”並不寬,和大部分峽穀上的天生橋一樣,都是一整塊山石在地質變化的時候並沒有被拉斷而連接在一起形成獨特的峽穀橋梁。
當然有這種橋的峽穀都不會很寬。
“奈何橋”比其它地方略高二三十分分,上麵石頭犬齒交錯,縫中都灌滿了沙,看不出有明顯的裂縫。
但“奈何橋”並不寬,不過五六十分寬。
好在霧氣把下麵峽穀的山險掩蓋住了,也就減弱了恐懼的心理高度,人也就不會有恐懼心理。
如果沒有霧氣,看著百丈的峽穀,那麼彆說五六十公分,就算五六米寬在沒有欄杆的情況下人都會感覺到恐懼。
所以人的恐懼往往來源於真實的想象,而非真實的威脅,對於未來其實不需要去規劃得很清楚反而活得從容一些。
許多聰明的人總是把人生規劃得長久而完美,一直到死亡,結果呢退休不到兩三年就嗝屁了,那麼規劃又有何意義呢?
人算不如交給天算反而樂得逍遙。
馬非很從容的來到了對麵,這邊比另一邊要寬很多,像一個小小的陽台一樣。
此時的馬非看著斷崖並沒有任何異樣,許多霧氣還夾雜在斷崖的石頭縫中,讓整個斷崖看起來很朦朧,像一塊巨大的幕布懸掛在眼前。
可黃爭是怎麼看出這裡會是被道法封印的地方呢?
而且黃爭可以肯定的是馬家的道法而不是其它兩家。
馬非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也不得不施展起馬家秘術峰回路轉來破除封印。
所謂“峰回路轉”並非真的能移山開路,不過隻是通過體內氣息破除施在懸崖上的幻影迷蹤陣法而已。
迷與幻的根本都源於五音五色等後天的感官意識,而人的感官是受限的,能感應到的五音五色極其有限,略為改變就會讓人陷入迷惑之中找不到自己的蹤跡。
道德經講五色讓人目盲,五音讓人耳聾講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讓超脫於眼觀耳聞去感知真實的世界。
就算同一件物體在不同人的眼中其實都不一樣,近視眼和正常人眼中的世界更是差異極大,所以每個人內心都有對這個世界不一樣的認識,更何況於因此而產生的看法與見解了。
所以人生在世不必於去苟同於彆人,更不必去費心的去試圖改變彆人的想法,那是非常愚蠢的。
就像書寫小說,表達的是作者的想法,不去勉強任何人認可,於自己的修行毫無意義。
馬非它是學有所成,很快接下來的路已經呈現在眼前,讓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三個差不多大小的洞口,似乎和西南省青龍洞很相似,那麼接下來該如何走呢?
馬非其實也沒了主意,但他卻並不失望反而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