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爭霸之蟲母傳奇!
這天,納特克斯風雲突變,天空中烏雲密布,雷聲不斷,不一會的功夫,暴雨傾盆而下。
惡劣的天氣絲毫影響不了這顆星球上的蟲群。人類以自身適應力強大而自豪,但與異蟲相比就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幾隻跳蟲被雷聲吸引,它們抬頭看了看天空,但很快就恢複到了常態,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
但這種暴風雨天氣對於李鍵來說卻不同尋常。他走出主巢,展開翅膀,不一會兒便來到了半空,隨著翅膀的不斷扇動,李鍵在半空中保持了一種懸停的狀態。
不斷地有閃電擊中李鍵,但全身亮黑色的蟲甲完美地隔絕了傷害。
地麵上的蟲群單位發現,每被雷擊一次,蟲母李鍵的氣息就增強一分。顯然,他正在汲取其中的能量。
經過了不知多少次的雷擊後,李鍵的氣息穩定下來,雷擊已經不能再增加他的力量。
他仰天長嘯,向整個納特克斯施放威壓,整個蟲群都感受到了蟲母的力量。
李鍵開始嘗試使用自己的能力。
隨著他的意念,全身的力量開始流動,很快,在李鍵的手掌上方,一個由純粹的能量組成的金黃色球狀物開始逐漸成形。
接著,李鍵選擇了一隻巨大的雷獸作為目標,待到球狀物所彙聚的能量達到峰值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它拋出。
那隻倒黴的雷獸被能量球直接命中,巨大的能量攪碎了它的大腦和內臟,龐然大物轟然倒下,順帶還將周圍一大片跳蟲和刺蛇壓成了肉醬。
接著,他又將力量彙聚到了雙手指尖,很快,金黃色的能量如離弦之箭般向地麵射出,在漆黑的夜空中劃出兩道耀眼的弧線。
伴隨著一陣代表著電流的劈啪聲,一大片跳蟲變成了焦炭。
李鍵將前者命名為閃電球,將後者命名為閃電鏈。
接下來的數天裡,李鍵不斷地練習自己的技能。隨著練習的深入,李鍵對技能的使用也愈發得心應手。
但是與此同時,這兩項技能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出來。
閃電球,威力巨大,隻需一擊便能殺死一隻雷獸,但是一次隻能攻擊單個目標,無法形成殺傷麵。
其次,施放這一技能之前需要將全身的力量彙聚於手掌進行蓄力,而在蓄力的這段時間內,李鍵沒有任何進攻能力,隻能依靠蟲甲進行被動防禦。
在實戰中,這就給了對方逃跑甚至是反擊的機會。
最後,憑李鍵現在的靈能水平,連續使用5次閃電球之後就會耗儘自身的能量。
儘管損耗的能量可以在稍後進行自動恢複,但在那之前,李鍵隻能暫時脫離戰場並且不能夠使用任何技能。
由此可見,閃電球並不是應對大量敵人進攻的最佳選擇。
閃電鏈,使用時可對敵人造成麵殺傷,並且所消耗的能量相較於閃電球來說要少得多。
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前者的不足,尤其是在麵對大量敵人圍攻時特彆有用。
然而其缺點也非常明顯威力不足。
經過李鍵實際測試之後發現,閃電鏈可以輕鬆消滅成片的跳蟲、刺蛇等輕甲單位,但是一旦遭遇重甲單位,這一不足將會變得十分明顯。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李鍵通過主巢心智聯係上了蟲群的“技術專員”阿巴瑟。
在聽完李鍵的描述後,阿巴瑟說道“蟲群,以量致勝,蟲母,專注於指揮,多餘的進化,沒必要,太複雜不好。”
說完,便直接無視了李鍵的存在,返回了進化坑繼續乾起了老本行。
李鍵“……”
儘管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在仔細回想了蟲群的戰鬥方式之後,李鍵覺得阿巴瑟的話似乎也很有道理。
於是,這一問題暫時被擱置。
不過既然已經“接上頭”了,李鍵盤算著這次怎麼也要讓阿巴瑟“出點血”。於是,在李鍵的“威逼利誘”和“敲詐勒索”下,兩艘巨型貝希摩斯就這樣“理所當然”地成了巢群的新成員。
阿巴瑟“……”
凱瑞甘“……”
貝希摩斯,太空巨獸,體型極其龐大,其雍腫的腹腔能夠裝載海量的單位,是蟲群的重型運輸載具。
對於蟲群中實力較弱的蟲母來說,貝希摩斯是征戰其他星球時最為重要的倚仗。
儘管存在防禦力差、機動性、攻擊力幾乎沒有等弱點,但對於眾多軌道防禦形同虛設又缺乏防空火力的帝國邊緣星球來說,上述弱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而更重要的是,由於犧牲了必要的防衛能力,孵化這種巨獸所要求的資源相對於利維坦要少得多。
這一特性使得貝希摩斯對於那些“囊中羞澀”的家夥們有著難以抵抗的誘惑力。
克裡莎、紮伽拉這幾位在蟲群中處於實力頂端的蟲母自然是看不上這種“垃圾”的。它們擁有數量龐大的利維坦,無論是作為進行戰鬥堡壘還是作為運輸工具都能遊刃有餘。
數量才是硬道理。
但對於李鍵這類實力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蟲母來說,儘管已經擁有了更加高端的利維坦,但貝希摩斯仍然是巢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往往承擔著更加艱巨的攻堅任務,其為數不多的利維坦必須全力以赴地與對手爭奪製軌道權。在這種狀況下,利維坦有限的空間大部分都會被用於裝載腐化者、異龍等製空單位。
這樣一來,留給用於裝載地麵作戰力量的空間便會嚴重缺乏。在實戰中,蟲母們往往在艱難地奪取製空、製軌道權後又要在星球的地表上麵臨一番苦戰。
對於講求實效的蟲群來說,這樣的結果難以接受。而貝希摩斯的存在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
在實戰中,貝希摩斯和利維坦往往會相互配合利維坦負責摧毀對方軌道防禦並通過其搭載的腐化者、異龍消滅對方的空中力量,而貝希摩斯則在前者的掩護下專門負責投放地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