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老公太難纏!
“喂,我是楊恒,請問你有時間嗎?我想約你見一麵,找你談一些事情。”楊恒開車剛回到都城,便迫不及待的打通了楊歡的電話。
“不好意思,楊先生,我最近都沒時間跟你見麵。我想上次你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和你們楊家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瓜葛了。你們楊家欠我的人情也還清了,我不覺我和楊先生之間還有見麵的理由。
我的公司也已經注銷了,所以,我不再需要和任人企業或者個人合作。楊先生,你我從來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所以,我們之間永遠都不會成朋友,沒什麼事的話我掛了。”
楊歡接到楊恒的電話一點兒都不覺得奇怪,有錢人的世界窮人不懂也不想懂,人家用得著你時,他們會主動來和你交朋友,一旦他們覺得你沒用了,甚至不小心違背了他們的意願,對方會馬上翻臉不認人。
楊歡並不覺得楊氏集團取消和自己的合作有什麼不對。合作嘛,處的來便合作,處不來一拍兩散無可厚非。就像那天自己帶著兒子陪著李香玉母女,去參加楊老夫人的壽宴一樣,李香玉極力想讓自己認識一些人脈,好在生意場上有所幫助和發展。
可惜,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又怎麼能說到一起呢!楊歡覺得在壽宴上自己就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存在,感覺就像窮困潦倒的灰姑娘,一不小心闖入了有錢人的世界。任憑你穿的再過華麗,在十二點的鐘聲敲響時,依然要被打回原形。
“楊歡,請你不要掛電話,難道你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及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嗎?你可知道他們在到處尋找你,難道你就不想認祖歸宗嗎?”楊恒試圖說服楊歡,他一廂情願的以為楊歡會希望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不想,我對尋找所謂的親生父母並不感興趣。我早已經過了小蝌蚪找媽媽的年齡,現在我過的很好,不需要任何廉價的親情。就算是尋到了又怎麼樣?總不會和劉老頭兒一樣,想抽乾我的血液剜走我身上的器官吧!如果是那樣,認了那些所謂的親人又有何用?
無利不起早,當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保障,認那些吸血鬼親人找死嗎?在碰到劉老頭兒一而再而三的騷擾我時,我就曾經發過誓,從此我不會再尋找那些妄想打我主意的親人。”
楊歡直接掛斷了電話,聰明如她,楊恒忽然打來電話,她又怎麼可能猜不出對方的身份。親情,親人?真他媽的可笑,據說那位楊夫人病的快要死了。難道這次又有人想挖自己的器官,給那些所謂的親人做移植手術嗎?
嗬嗬,真是可笑,可悲,可歎!自己怎麼會一次次遇上這些亂七八糟的爛人。媽的,全都把姑奶奶當唐僧肉,吃了能長生不老嗎?楊歡掛斷電話後,早已淚流滿麵。
楊歡擦乾眼淚,到浴室衝了一個涼水澡,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醒。自從楊家婆婆搬過來之後,便直接住進了楊小寶的小書房。小書房朝東向,早上陽光比較充足。本來楊歡打算讓出主臥給楊家婆婆居住,可是老太太說啥也不乾,說她一個人住小書房就可以。
楊家婆婆這幾天身體恢複的不錯,楊歡一直沒有間斷給對方做針灸按摩,更換了一個新的藥方,每天幫楊家婆婆做藥敷。楊家婆婆每天沒事兒,便由楊歡陪著帶著兩個孩子到樓下小公園裡散步。看小區裡的老人們在小廣場上跳廣場舞。
去看守所預約的是這周五,因為程征犯了多項罪名,目前正在審查階段,根本就不允許任何人探視。楊歡費了好大的勁兒,跟高律師說明了情況,高律師得知楊家婆婆就是當年的受害人,這才向相關部門申請後,特批可以去看守所探視程征。
因為,相關審查部門正發愁程征緊咬牙關死不認罪。也許讓對方見一下當年的受害人,說不定案情會有重大突破。
另一邊,楊恒垂頭喪氣的看著被楊歡掛斷的電話,眼晴裡充滿了愧疚之色。也難怪楊歡會往最壞處想,有
道是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遇上劉老頭兒那個變態已經夠倒黴了,母子倆遭遇綁架以及短期的逃亡。
又經曆了網絡暴力,乃至被人把一個蒸蒸日上發展的很不錯的公司,給整到不得不宣告破產直接注銷。
可是他們楊家人做了什麼?他們不但沒有出手相助,卻以某種自私的理由冷眼旁觀。看著她從一個公司的小老板,變成一無所有的失業人員。這樣的親人和親情,彆說是楊歡就是換成任何一個人不會和他們相認。
當華老夫人聽說楊歡就是楊家流落在外的女兒後,氣得她直接摔了手中的茶碗,大罵楊家人不是東西冷血無情。人家孩子救了楊老夫人一條命,難道就隻值區區一筆訂單幾十萬元嗎?噢,就因為救了楊家那個冒牌貨女兒的命,就得罪他們楊家人了。楊家人的這種做法,恐怕是個人都會心寒。
現在著急了,早乾嗎去了?難道他們楊家人想做第二個劉老頭兒嗎?隻要他們敢輕舉妄動,就彆怪她華老太婆翻臉不認人。
華老太婆讓劉嫂陪著自己直接找到楊歡,此時楊歡正陪著楊家婆婆坐在小公園的長椅上,看著不遠處楊小寶和小咪兄妹倆玩兒皮球。
“老夫人,您怎麼來了?難道你是來給某些人當說客的嗎?”楊歡是一個很敏感的人,直接把心中的猜測說了出來。
“孩子,你猜錯了,我是隻是想來看看那兩個可愛的孩子。人老了就喜歡看小孩子。我的兒女孫子都長大了,他們都不在我身邊。感覺有些寂寞便不由自主的找了過來。
你放心,我不會做任何人的說客,相反我會命人保護你們母子,不會再讓任何人欺負你們。今後,你們娘倆就是我的孩子,誰要是敢找你們母子的麻煩,劉老頭兒等人的下場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