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沒成節度使呢,就能調動重弩屠殺異己了,若是成了節度使,必然會造反稱王,說不定還想當叛臣,尋求突厥、高麗國的幫忙,後果不堪設想啊。”
江海說的十分嚴重,添油加醋,若是秦道三在場定是氣的吐血,江海就差沒說秦道三稱帝覆滅這個大唐了。
“是有這嫌疑,我定會上書好好參他一本,他想要當節度使,我禦史台絕不答應。”
方海明知道江海是誇張之言,但秦道三有嫌疑,現在又私自調動重弩,不得不防。
隨即又看向江海。
“是你利用重弩射殺的嚴三複吧,差點讓你混過去了。”
“方師,難道你還要為他做主不成,他做的事情,早就該死了。”
“替秦道三搜刮糧食,獲得大量的錢財,讓三嚴縣貧苦至極,每次寒冬有無數的老人身死,你看看這些寒門弟子,百姓仆役,都是因為嚴三複受苦受難。”
江海沒有否認,反而直直的看向方海明,非到迫不得已,江海不會與方海明翻臉。
畢竟是提拔自己的人,雖迂腐些,但對江海有提攜之恩。
彆人眼中看到的是迂腐,江海反而覺得有些可愛。
“你這作風,我實難苟同,手段著實狠辣,絲毫沒有讀書人的仁義之心。”
放任凶手殺人,冷眼旁觀,因勢利導,反噬重傷嚴三複,這次書院事件,讓方海明看到了真正的江海,近智如妖隻是其一,狠辣的手段才是關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是麼,方師與突厥和談,真的是因為仁義麼,難道不是因為大唐沒落的原因,一旦開戰損失巨大,大唐會陷入大亂之中。”
突厥會讓大唐陷入真正的虛弱之中,把大唐虛弱的一麵展現出來,進入真正的亂世。
江海語氣平靜,沒有解釋,有什麼好解釋的,這些人本就該死,大唐律沒有規定把百姓獻出的糧食賣了有罪,隻能以道義怒斥他們,而審判不了,這樣死了是最好的,義憤填膺不如放任他們死了。
“那你現在是主和平,還是主戰。”方海明反問。
“自是主和平的,但是我知道和平不了多久,寒冬一到,突厥草原苦寒,沒有貯存糧食習慣的突厥人定會來幽州劫掠。”
“觀秦道三的作風,多是防禦,按照方師對突厥的了解,秦道三如此放任,突厥人定會肆無忌憚,明年他們會不會大舉進攻呢。”
江海懷疑,突厥已經積蓄足夠了力量,正在圖謀幽州隻是冬季不易作戰而已,明年三月之後,都是開戰的時際。
“哎,你好自為之吧,我要回長安帝都一趟,向聖上彙報此事。”
方海明對江海的好印象大減,好自為之代表了方海明以後不會幫江海。
“方師路上注意安全,秦道三說不定會半路截殺方師,若是可能的話....”
江海急忙提醒,並不以方海明的態度轉變,而放棄自己的謀劃,出言提醒。
方海明僵著臉飛身離去,沒有做任何的回應。
“來幽州的路上,我讓你行正義之事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是這麼無奈的。”李明月現在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沒有無奈,現在也沒有,娘子因從小接受正統的教導,思想端正,而今經曆事實變得靈活,這是認知的問題,讓人正義總要看些情況的。”
“方海明雖是寒門,卻有老師提拔,順暢了一輩子,早已習慣了正統的思想,我反倒覺得正常。”
“倘若我真的厭惡他,這大唐重弩早就對準他了,巡察禦史一死,朝廷必定派大軍前來鎮壓,大宗師一來,秦道三無所遁形。”
江海的話讓李明月眼皮直跳,這事情其他人不敢,江海可就不一定了。
“你可千萬彆亂來,巡察禦史、欽差代表朝廷,他們死了,朝廷會認為幽州糜爛,派大宗師直接鎮壓,這是涉及朝廷底線。。”
李明月提醒道。
“你最後提醒方海明的那幾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你是說秦道三敢下殺手?”
“我若是秦道三,必殺方海明,今日的事情,上報朝廷,哪怕隻是個嫌疑,秦道三十拿九穩的節度使就沒了。”
“希望方海明不要傻乎乎的前往幽州府城去質問吧,否則還真的不一定。”
這便是江海的反擊之一,想當幽州節度使,簡直癡心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