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武帝的封賞,直接拉滿?!(大章)_神農道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農道君 > 第11章 :武帝的封賞,直接拉滿?!(大章)

第11章 :武帝的封賞,直接拉滿?!(大章)(1 / 2)

趙興趕到豐京後,秘密進入了皇宮內廷。

此時的姬澈坐在天心殿的王位上,周圍有很多神器包圍著他。

如【天運金榜】【讖緯神羅】【造化之盤】【人皇劍】【天帝戰甲】【五帝戰車】……

但姬澈不能動,他需要在王位上坐三個月,才能初步恢複行動。

當趙興趕到天心殿時,殿內隻有幽若公主姬安瀾、命官姬姒,不見其餘人。

"臣趙興,參見陛下。"

"大兄,請坐。"姬澈的聲音低沉,坐在王位上一動不動。

"謝陛下。"趙興坐在了幽若公主旁邊。

接下來殿內陷入沉默,隻有王位上的姬澈,異象不斷,氣運,元氣在變化。

變化瘋狂而內斂,趙興即便不刻意感受,都能發現姬澈的氣息在急速攀升。

隻花了三天,姬澈的氣息,就已經提到了命宮境巔峰。

之後有人陸續到來。

柳天寧,羅睺王,楊國公,六佾大舞師紀夢君,鸞儀衛副統帥秦廣,神宿衛副統帥鐘梓恒,通天祭司姬伯常……所有人無言的陪同了姬澈三個月。

三個月後,姬澈身上的金光逐漸斂去,他從王位上站了起來。

"多謝諸君為朕護道。"

殿內的人都站了起來,朝著姬澈默默行禮,這時也不好說什麼恭賀的話,所以隻需行禮即可,不用開口說什麼。

姬澈看向代丞相‘佟文升’,以及宗伯姬文昌。

"先帝大行,不永天年,請佟相和宗伯擬定先帝的諡號,昭告天下,一個月後舉行殯天大典。"

"遵命。"

佟文升和姬文昌立刻出去。

大行皇帝,是說皇帝死了,但諡號未定這段時期的叫法。

姬澈消化了人皇道的初步力量,恢複行動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昭告天下,給景帝操辦喪事。

殯天大典結束,才是登基大典。

整個過程持續半年左右,原本該有三年,但文皇帝節儉,主動縮短了這個過程,景帝繼位時也是這麼辦的,於是這就成了祖製。

一個月後,景帝的諡號和功績確定。

"除奸佞,廢淫祀,封諸神,剿邪教,弘萬法,征南荒,開東海,定西極。"

此乃大周王朝‘孝景皇帝’生前的八大功績。

孝景皇帝是姬明景的諡號。

剿邪教,廢淫祀,封諸神,弘萬法,這四樣都是老一套,基本是個皇帝都會做,也都會出現在身後名當中。

除奸佞排第一位,屬實是老景殺臣太多,數都數不過來。當然,殺的必須全部是奸臣,佞臣。

征南荒排第二位,是因為兩新時期打下來的南蠻疆域,如今的九天應元府雖然地盤縮小了不少,但依舊存在,那這就算是景帝的功績,是太祖和文帝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開東海,這是因景帝廣開東海商道,使得平海州從一個新洲貧瘠之地發展成了天下第一大的洲。

他睡服了幽若公主母親,使得高品龍庭名額從一千增加至一千五。

在景帝時期,趙興在龍庭又取得了極大的收獲,自然算是景帝的一大功績。

定西極,是指西極冰川靠近大周邊疆的各藩國,部族,有三百八十幾個新的國家和部族投靠。

姬明景在位時期,統治了西極冰川川的藩國九百餘年。雖然在晚期發生了戰事,使得投靠翻過數量有所減少,但這並不妨礙景帝整體的功績。

由於帝皇死,就是連肉身都沒有,直接消解於天地之間。

所以景帝下葬的時候,就隻有衣冠塚。

三個月後,姬明景的衣冠進入‘安陵’,這就算是下葬了,安陵就在文帝的西皇陵旁邊。

由於皇帝的皇後,妃子都會走在皇帝前麵,所以大周也沒有太後一說,武帝一登基,就是獨攬大權。

玄黃曆,4417紀元的第112年,武帝舉行登基大典,並擬定年號為‘元狩"。

這個年號一出,朝野沸騰。

許多大臣紛紛上奏建言,覺得此年號不妥,各種引經據典,其中最經典的言論就是父死三年,子不改其誌。

像景帝一開始都會延續他老爹的政策,不動刀兵,和平了幾百年才開始實施新政。

怎麼到您這,上來就元狩呢?

您這是妥妥的要打仗的節奏啊!保守派的大臣坐不住了,奏折如同雪花一般從各地飄向豐京。

然而武帝表示:我的規矩就是規矩。

年號到底是定下了’元狩"。

皇宮後花園,華清池。

"大兄,你看看。"姬澈笑著將一堆奏折招了過來,"我隻不過改一個年號,很多人就坐不住了。"

趙興道:"陛下所表現出來的偏向性,也是一種態度,他們當然著急。"

姬澈責怪道:"大兄,說多少次了,你我私下見麵,稱呼照舊。我已經沒有多少親人了。難道你也要讓我做個孤家寡人?"

趙興微微一愣,隨後笑道:"五弟。"

"這才對嘛。"姬澈笑了:"大兄,你說說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反對?"

趙興思索道:"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因為先帝打了很多年,他們沒撈到好處,反而使得人丁調零,當然不願意再打。"

姬澈搖頭道:"我總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現行的軍功製已經足夠優渥,況且以利驅之,豈為正道?"

"大兄覺得要將所有人綁在我這輛戰車上,還有什麼辦法呢?"

趙興道:"比利益更重要的是生存,倘若不征伐各國,就會導致大周衰落,那麼就能使得絕大多數人都團結起來了。"

姬澈若有所思,凝視了華清池片刻後,他看向趙興:"大兄,你可曾聽說過飛升的傳說?"

"略有耳聞。"趙興道,"相傳上古時期的氣運王朝,有奪天地造化之功,打破了玄黃界的桎梏,得道飛升,被後人稱之為神庭。隻不過這終究是一種傳說。"

姬澈道:"如果我告訴你,神庭不是一種傳說呢?"

趙興麵不改色:"願聞其詳。"

姬澈笑道:"我就喜歡大兄你這點,天大的事在你這裡,也好似小事一般,聽到這樣的話,你也絲毫不驚訝。"

頓了頓,姬澈道:"大兄,我認真的告訴你,神庭之說,並非傳聞!"

"它是真實存在的,不過隻有統一了中州的王朝皇帝,才會得到這個秘密。"

趙興道:"澈,你為何要告訴我。"

"因為我本來就打算公開這個秘密。"

姬澈揮了揮衣袖,一塊黑色石板出現在空中:"此乃天命之書,萬國時代三萬五千年,它從未現世過。"

"但自太祖統一中州之後,此物便從天外飛來,到了他的手中。"

"上麵記錄的乃是王朝飛升之奧秘。"

"曆代神朝,達成飛升後,便擇文武百官破碎虛空離開玄黃界。"

"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神朝飛升,才導致曆史斷層,大周的史官修史,僅能修到五十四萬年前。"

"當然,更多的是失敗的例子,遭到了天罰,灰飛煙滅,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趙興靜靜的聽著。

"我在得到天命之書後,時常會想,那些失敗了的王朝,是否失敗在了擇文武百官這一點上?"

"會不會神朝飛升的真諦,本該是攜帶所有臣民?"

趙興有些心潮澎湃,武帝還真是參悟了飛升的真諦。

前世的飛升版本,本就不是一個人就能飛升!前世的飛升版本,本就不是一個人就能飛升!

姬澈看著華清池上空的天命之書,眼中流露出一絲堅定:"這是我參悟天命之書得來的感悟。"

"大兄,讓所有人飛升,這個理由夠不夠強大?飛升之後,長生不死,無病無災,這個目標,能不能將所有人擰在一起?"

飛升並不能長生,隻是擁有了這個可能性……趙興心想著。但他沒有糾正,隻是點頭道:"能成一半。"

"一半?"姬澈詫異的看著趙興。

"澈,你有沒有想過,這畢竟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在沒有真正看到希望之前,底層的官員壽命不過一兩百年,根本看不到希望。"

"所以我說,隻能成一半。"

姬澈點了點頭:"那麼如果不能飛升,大周就將會在數百年後經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天災呢?"

趙興想起了天衍王逝世前所說的災難:"或許可以再增加兩成的希望。"

姬澈點了點頭:"我現在隻得到了三個有用的信息。"

"一為飛升真諦",此乃我自己的領悟,不能隻有王室在努力,需天下臣民一起努力,才能增加飛升的希望。"

"二為元氣潮汐,這是場災難,也是個萬載難逢的機遇,傳說中比元氣更高級的靈氣,將會大規模的出現,天地上限會打破,無論是萬物生靈的壽命,境界,強者的數量,都會大規模增長。誰占據先機,誰就能主導命運。"

""三為南蠻聖山,此為飛升的條件之一,這一點,我和父皇的領悟是相同的。唯有登臨這座玄黃界第一高山,才能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我明白了。"

姬澈有些期待的看著趙興:"大兄,父皇去前曾說,隻有你能理解我,懂我的誌向……你真的能理解嗎?"

景帝還說過這話?

趙興認真點頭:"信!我在龍庭中看到了一些古怪的現象,或許就和‘元氣潮汐"有關。"

"此外,我先前撰寫的(三陰三陽六氣大周天論),其洞天術數篇的計算,也得到了一些關於洞天世界的異常之處。"

‘或許,這正是先帝高看我的原因。"

不過,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還需從長計議。

姬澈道:"當然,這些機密,知之者甚少,大兄你算是知道得最多的。"

趙興聞言,頓時鬆了口氣。

他也怕姬澈現在就大刀闊斧的開乾。

如果隻是重蹈覆轍,那武帝和前世的下場不會有任何區彆。

實際上就算在靈氣時代,打南蠻也是最後一步,不能是第一步。

但它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這導致曆代皇帝參悟天命之書的時候,都先看到了南蠻聖山。

武帝時期隻是元氣潮汐,並非真正靈氣複蘇。

此事沒他來運作,武帝不可能做到。

當然,這話趙興也不能直說,他同樣得考慮方方麵麵,正如他勸武帝的話,他也不能操之過急。

他將來或許有攤牌的時候,可那得是自己絕對無敵,不可能被皇帝殺死的前提。否則真要全部告訴了武帝,假若武帝急了怎麼辦?這事沒有絕對把握,趙興不可能全部透露。

現在的姬澈雄心壯誌,還很年輕,可到了將近壽命大限,甚至知道自己沒希望飛升時,誰也不知道皇帝能做出什麼來。

現階段,順勢而為,還不到逆天而行的時候。

一連數月,趙興都待在皇宮內,和武帝促膝長談,不僅僅是飛升的事,還有天下局勢,時政的看法。

如此親密的特殊對待,逐漸引來了禮官的不滿。

"陛下和神威侯之間的稱呼,十分不妥。"

"您已是陛下,不再是年少時,怎可還稱神威侯為‘大兄’?與禮不合也。"

"陛下和神威侯,私會過密也,連朝政都懈怠了,如今各司主官也該定下人選,否則下麵的吏選都無法進行。"

姬澈看著右相樊艾林的嘮叨,以及禮官姬文昌的勸誡,不由得笑道。

"樊卿說得對,他隻是侯,朕再稱呼他為兄,確實不符合禮儀了,"

樊艾林見姬澈聽勸,正打算說陛下英明,結果姬澈話鋒一轉。

"既然如此,那便加封為正二品少司農,進王爵位,掌兵界十大禁衛洞天之三為兵界第九位執政王,再遵先帝遺詔,擇一公主成婚。"

"如此一來,我稱之為王兄,就名正言順了嘛。"

"什麼?!"樊艾林頓時愣住了。

封王?還是執政王?這玩笑開大了!

"陛下,不可啊!"樊艾林撲通就跪下了,"正二品少司農還說得過去,可王爵非戰功不可封啊!更何況還是執政王?"

大宗伯姬文昌也忍不住了,同樣跪下道:"陛下,先帝在時,想法設法的削藩,您不可剛上位就破壞了先帝的政策啊。"

"更何況神威侯在您的麾下,加官已是恩寵,寸功未立,如何能封王?退一萬步說,您現在就封神威侯為執政王,將來還有什麼可封的呢?"

姬澈豈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他就是故意這麼說的。

姬澈八歲時就在趙興身上學到了一個樸素的道理。

想要讓人開窗戶,最好先說把屋頂給掀了。

見兩人都如此大驚失色,他淡淡道:"那就隻封郡王,正二品少農令,管兩大洞天,賜婚公主,如何?"

大宗伯搖頭:"不可,非戰功不得封王,這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

樊艾林也道:"兩大洞天?這難道不應該先看一看神威侯在其餘地方做得怎麼樣嗎?長公主尚且未嫁,豈能先嫁其餘公主?"

姬澈聲音低沉道:"那就正二品少農令,進一等國公"

還未等姬澈說完,樊艾林就苦著臉打斷道:"陛下,就是一等國公也使不得啊。"

姬澈聲音帶著一絲怒意:"這也使不得,那也使不得,要不這皇帝你來做?"

"臣不敢,陛下息怒。"樊艾林聞言,隻得重重的磕在地上,一言不發。

大宗伯姬文昌叩拜道:"陛下,臣建言,可封神威侯為三等君義國公,賞一郡封地,既可見陛下情意,亦不會讓世人抨擊神威侯乃是幸進之臣,再擇一地,待神威侯立功,再行封賞。"

見姬文昌總算是說在了點子上,火候差不多了,姬澈便哼道:"罷了,朕也不是聽不進去諫言的昏君,就按宗伯所說吧。"

"陛下英明!"

兩人再拜。

什麼是君義國公?這完全是姬文昌的臨場反應,是他從禮傳中的‘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得來。

所謂君義,既是國君的道義。

姬澈硬要稱趙興兄,姬文昌就隻能找典故,來滿足他的願望。

三等的郡公,這封賞就不算誇張了,至於名頭。

好家夥,這波操作下來,姬澈不止私底下可以稱兄,公開場合也能了!

等姬澈走後,樊,姬兩人對視一眼,不由得苦笑搖頭。

兩人不但勸了個寂寞,反而做實了這個稱呼。

"樊相,您……"大宗伯張了張嘴,"算了。"

還說個啥,他們都知道皇帝並沒有真正生氣。

"陛下頗有先帝之姿啊。"樊艾林感慨。

景帝末期,很多職位都空出來,隻有暫代之職,沒有正式官職。

如今武帝登基,就開始正式進行封賞。

元狩一年就封了一大批官爵出去。

在沒有新的政績和功勞的情況下,武帝對大臣進行了破格提拔,加官進爵,提升勳階,散階,這就是君恩,是因果。

元狩一年,秋。

柳天寧被任命為大司農。

王天知重新封為正二品少農令,淩天辰本就是正二品少農令,便榮爵淩國公,邱遠山加官正二品少農令,孟坤,姬佑棠為從二品少農令。

大祭司由韋弘接任,他乃是韋玄成的兄長。

姬伯常保持通天祭司職業不變,爵位升一級,散升一級,勳升三級。

大司工由原本矩子宮的掌控者軍司工魯應接替,陳距為少司工。

佟文升為左相,樊艾林為右相。

紀夢君升八佾大舞師,戰舞殿副殿主轉為殿主。

羅喉王的官,爵都到了頂,沒關係,還有散,勳可以封,羅喉王還有家人,要拉滿所有虛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實在不行,武帝可是最喜歡生造名詞的。

朝會封賞輪到趙興時,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神威侯趙興,加官兩級,任司農監正二品司農卿。"

司農卿?正二品什麼時候多出來個司農卿?

眾人疑惑不解。

但緊接著就從司農監的體係上看到了對司農卿的詳解。

正二品司農卿,排在了大司農柳天寧的後麵,在王天知之前。

並且對正二品司農卿做出了說明:大司農之下第一屬官。

等於是武帝給原本地位平等的少司農之間,生生搞了個老大出來,憑白給司農卿這個位置拔高了半級。

雖然有些意外,倒也沒什麼波瀾,因為趙興在司農中的地位威望很高,就算是擺在淩天辰,王天知,邱遠山之前,大家也沒啥意見。

緊接著就是進"君義國公’。

"君義國公又是個什麼鬼?"

群臣再次懵逼。

宣讀的右相樊艾林,隻得再次進行擴展解釋。將禮傳中六順引申來的概念闡述。

群臣聽完,表情微妙,看向趙興的眼神都有些不對了。


最新小说: 帶著嫂嫂去打獵,一不小心稱帝了 我這玩具廠,誰誹謗說軍工複合體 惡徒 擺攤算命撿徒弟,集齊七個我躺贏 龍魂武帝 純陽秘聞錄 永生攻略 大國刑警1990 苟在宗門做吃播,一不小心成老祖 神仙道果,卡牌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