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談到工部有新的研究成果時,李義興奮地喊道:“王公公,這次工部又搗鼓出了什麼好寶貝啊?”王承恩笑著回答:“武昌伯莫急,咱家聽說王徵王侍郎研發出了一件比蒸汽機還要厲害的物件兒。它的個頭不大,但分量可不輕,足有三石之重呢!隻需往裡麵加入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那種黃色的油,再拿一個鐵製的搖把插入上方的小孔,用力一搖,它就能轉動起來。王侍郎將這個神奇的東西安裝在船上,那艘船竟然一個時辰就跑出了一百多裡,就算裝載著十幾石的貨物,也能輕鬆跑到七十裡呢!”王承恩說得越來越激動,李義也不禁熱血沸騰起來。他心想,連柴油機都已經研製成功了,那麼製造一輛拖拉機或者一輛坦克應該也不在話下吧。王徵的腦子真是好使啊!李義迫不及待地繼續追問:“王公公,工部還有沒有其他的好東西問世啊?你知道的都給我講講唄。”王承恩抿了一口酒,接著說道:“還有那些道士們搞出來的水泥呢!”
李義激動道:“王公公你說的是真的?水泥真的弄出來了?”王承恩笑著回答道:“當然弄出來了啊!那些道士們甚至還用水泥砌起了一堵堅硬無比的牆壁,如果用來修築城牆,恐怕連紅夷大炮都未必能夠輕易將其轟開呢。”聽到這裡,李義暗自揮了揮拳頭,似乎在想象著那堵牆的堅固程度。
朱由檢則感歎道:“這次回京,估計京城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吧。”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這時,李義突然說道:“王爺,難道我們就這樣直接班師回朝嗎?”
朱由檢有些疑惑地問:“不然呢?”李義接著說:“王爺,咱們此次成功消滅了建奴,這可是大功一件啊!陛下怎麼能不在這個時候舉辦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來展示我大明的赫赫武功呢?這可是件大事啊!而且我認為最好在正月舉行閱兵,與大明立國之日一同舉辦一場盛大的慶典,以此來慶祝大明建國二百五十九年,這多有意義啊!”
朱由檢撓了撓頭,若有所思地說:“嗯,你說得好像確實有道理。不過,閱兵這種事情可不是小事,牽涉到十幾萬人的規模,實在是太耗費錢財了。”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義見到此情景心中暗喜,他覺得自己的計劃可能會得到實施,於是趕忙說道:“殿下,請您放心,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的兵力,隻需動用一萬多人就能夠舉辦一場極其壯觀、震撼人心的閱兵大典。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展示我大明軍隊的強大威勢,還能有效地震懾周邊鄰國。”朱由檢聽後略感驚訝地問道:“真的嗎?如此甚好!那你儘快寫一份詳細的奏折呈上來給本王過目。我們就在此地稍作休整停留幾日,等待你完成奏折後再繼續前行。”李義恭敬地拱手行了一禮,然後退下開始準備撰寫奏折。
此時,酒桌上的氣氛十分熱烈,十幾個將領們開懷暢飲,相互敬酒。不一會兒功夫,除了秦良玉之外,其餘眾人皆已醉得東倒西歪,無法站立起身。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他們都是男子,不好意思對秦良玉過分勸酒,隻是禮貌性地每人敬了她一杯而已;而其他人則完全沒有顧慮,儘情暢飲,結果紛紛被自己的親兵攙扶著回到各自的營帳休息去了。
此時的南京城中,金之俊、沈維炳、黨崇雅、王鐸和錢謙益等人正坐在一間密室中商議事情,而在他們當中卻有兩名商人打扮的人,錢謙益見到二人問道:“此二人為何人啊?”沈維炳說道:“此二人是此次沉船事件的幕後之人左邊這位是馬老板右邊這位是江老板,所沉之船皆是此二人及其同鄉之船。”錢謙益哦了一聲,說道:“原來如此,你兩家此。是負擔的起的,隻要他天啟不動我們的錢袋子我們也是不願與他為敵,但是他現在把手伸進了江南那我們可不答應。”一旁的江老板也說道:“沒錯,他天啟小兒拉攏汪然明和洞庭商幫還有晉商和閩商這就是成心想和我們過不去,既然他不想讓我們好過,那大家都彆過了。”金之俊附和道:“沒錯,彆看他是皇帝我等就怕他,在這南直隸是我們說的算,這次得讓他知道沒有我們的支持他這皇帝也彆想做舒服。”錢謙益說道:“那接下來下一步我們該怎麼做?”黨崇雅眯著眼睛,陰惻惻地說道:“接下來,那天啟小兒肯定會察覺出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定會派遣欽差大臣或是錦衣衛前來徹查此事!此次參與之人,該滅口的一個不留,其餘人等,則速速前往嶺南或琉球暫避風頭。隻要咱們咬緊牙關死不認賬,就算是錦衣衛又能拿我們怎樣?”言罷,他便張狂地大笑起來,其餘幾人亦隨聲附和。
此時,王鐸諂媚地笑著接口道:“正是正是!隻要咱們儘快逃離此地,藏匿於外,那天啟小兒即便有滿腔怒火,也無處發泄啊!此番咱們將沉船堵塞於運河之上,京城那邊的糧價和鹽價恐怕早已如火箭般飆升了吧,哈哈哈……”
然而,事情遠非他們想象得那般簡單。起初,他們本以為京城會陷入混亂,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京城依舊平靜如昔,這主要歸功於興明商會的高瞻遠矚。數月前,興明商會就已經在天津尋覓到一處地理位置極佳的曬鹽場地,並早已投入正常生產海鹽。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采用了李義傳授的提煉方法,成功提取出了精鹽,其價格甚至比現有的官鹽還要便宜十文錢。
至於糧食方麵,更是無需多言。儘管魏忠賢的人品備受爭議,但他在保密工作上做得相當出色。每次向京城運送上萬石糧食時,竟然能夠巧妙地避開當地的士紳大族的注意。如今,京城的屯糧數量已經超過了三百萬石!倘若江南的那些東林黨人和士紳們得知這個消息,恐怕會氣得跳腳吧!
等朱由檢的大軍班師回朝那麼江南的這幫人好日子也算到頭了,天啟七年將是他們過的最後一個年了吧!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