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母得了兒媳婦的點頭,心裡頭也就踏實了,她這四兒媳婦是個很扛事的,她放心。
她把自己的名字告訴給管事的,管事的拿起筆給她簽了名字在她按的手印上。
但在結賬之前,管事的還得再問一句。
“二位,是哪裡的人?家住何方啊?這個咱們濟善堂也得打聽清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日後方便尋人。”
這藥材不比其他的東西,一個不慎真能吃出人命的,哪能含糊,肯定要打聽清楚,這也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管事的,我們娘倆是婆媳關係,我們是花溪縣,白馬鎮,仙鶴村的,我丈夫家姓蕭,村裡就我們一家蕭姓的,我有四個兒子,到時候去了一打聽就知道。”蕭母做成了生意,這心裡頭高興,加上這濟善堂管事是個懂事理的,算是遇到好人了,於是仔細的說了自家的地址。
尤其是說起自己有四個兒子的時候,麵上那個驕傲勁兒,擋都擋不住。
管事的在心裡細細記下了,嘴上也沒忘了說幾句客套話:
“呦,那您好福氣啊,四個兒子,以後享不完的清福,還有你這兒媳啊,也是這個!”他對著薑歲豎起了大拇指。
薑歲突然被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蕭母就不一樣,聽見他誇自己兒媳婦,立馬親昵的挽著薑歲的手:
“那是,這是我四兒媳婦,屬她乖巧聰明哩,懂得還多。”
管事的點頭讚成,心想,這婆媳關係處的這麼好,也算是不多見啊,他是過來人,要是自己的妻兒和母親也能相處這麼融洽就好了。
很快,賬房拿著銀子過來了,兩個價值十兩的銀錠子,還有五兩碎銀,當著娘倆的麵過了小秤,一兩都不差。
隻是薑歲看著那兩個十兩的銀錠子,心裡犯了琢磨,她直言道:
"管事的,能否麻煩您給我們把這兩個銀錠都換成碎銀?"
管事的聞言,不解的皺眉:
“都換成碎銀子?這是何意?”
蕭母也不太明白,可她總想著薑歲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隻聽薑歲解釋:
“管事的,我們都是莊稼人,家裡離這縣裡也遠,這銀錠子揣在一個兜裡,未免太招人注目,我們娘倆又都是女子,手無縛雞之力對吧?小心點總是好的,所以我就想著,要是把銀錠子換成了碎銀子,我們更方便帶在身上,還有句話說得好,雞蛋不放一個籃子裡,要碎也不能全碎了不是,再一個,換成碎銀子的話,平日裡也好花銷,能找的開”。
彆怪她多想,反正小心點總沒錯就對了。
管事的一聽,原來是這麼個道理,倒也是,她們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娘倆,這縣裡頭總有那麼些個不乾正事,遊手好閒的玩意,可彆讓他們盯上了。
“都是小事,給你們換就是了,你倒是心思細,考慮的很周全。”他一看薑歲就是個當家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