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晌午,按往日裡臨安百姓的作息習慣來說,此時此刻街道上應該是沒有什麼人的。大多都聚集在酒樓當中,抑或是在各家茶館閒坐,避過這一天內最易令人困乏的時段。
但今日裡確實與往常有些不同,就在城門之外,上千兵卒排班肅列,站在禦道兩側,每隔三五米便是有一位,此時禦街上空無一人,而在兩側兵卒的身後則是站滿了看熱鬨的人,他們朝著城門口不斷地張望著,彼此之間輕聲討論著什麼。
往日裡,這種陣仗隻有官家出行才會有。但今日,所有人的目光皆是朝著城外望去。
隨著一道道金鑼的聲音越來越近,有一大批人馬正從城外徐徐而入。街道兩旁,不明所以的群眾瞧見他們的穿著打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迎接的乃是金人。作為朝廷的子民,他們並不知道朝廷當下是什麼局勢。但是金人如此大張旗鼓、耀武揚威地入臨安城,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代表著朝廷又要割地賠款,交納貢稅了!
人群當中那些心係天下,不甘受辱的大宋子民,此時以那炯炯目光死死盯著金人馬隊,周遭十分安靜。金人的鑼聲卻是悠久不止,每走兩步便是敲上一下。而金人馬隊中的使臣官員們,似乎也是看出了周遭百姓不懷善意的目光。但他們知道隻要進了臨安城,便不會有人敢對他們動手,否則的話其邊境便要遭受大難,這便是他們內心的底氣。
馬隊從臨安城百姓們麵前走過,死寂並沒有嚇唬到他們,反而是讓他們內心沾沾自喜。而這支使隊為首的幾位當中,有一位桂枝倒是認識,那便是完顏匡。
因為完顏璟在金的地位被視作下一任狼主,是以完顏匡自然也得到了上位的機會。此次出使臨安,便是要替老狼主將當初的隆興合議條約重申一遍,並且儘可能地讓趙昚多貢獻些歲幣。
不過完顏匡是聰明人,自然也知道當今南宋的官家可不比上一任,之前趙構剛剛定居臨安,國力不定,被逼無奈,自然是金朝說什麼便答應什麼。可現如今幾次交兵,兩方戰得有來有回,這趙昚還會像他老子一樣唯命是從?怕是早已忍受不了被踩在腳下的感覺了!
但誰都明白,趙昚縱使有此心,也斷不會直接說明。就這樣,雙方已猜出各自的心思,但出於各自的利益,便有了這次金臣來訪臨安。說得好聽點兒叫出使尋訪,說得難聽點叫下訪。
為首處,完顏匡騎在馬上看著周圍的百姓,其實他倒並沒有像旁邊那些武將們似的擺出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反而是看向這些人時心裡默默發歎,這些人又與他們有何區彆呢?金人、宋人不都是百姓嗎?
江山輪流轉,朝代更迭,不變的是天下百姓。但是這些大宋子民寧願待在臨安城提心吊膽地聽著邊塞的戰變,也不願意歸順他們金朝,這究竟是何原因呢?為什麼金
人的使隊來到了臨安城內,還是會有這麼多的義憤填膺之人敢於站出來?
他這大宋若真有這麼多的有誌之士,為何前線的兵馬會不足?總結出一個道理之後,完顏匡苦笑一聲歎道:“君主無能致使百姓無依。有誌者萬萬,卻無門可投,無國可報,此乃宋之災也!”
聽到他的輕歎聲,旁邊有幾個使臣不樂意地哼了一聲,“他宋人的賤民,豈可與我大金子民同日而語?我大金子民自小便文武雙全,出生環境惡劣導致人人皆磨出一番狼的脾性。反觀宋人?嗬嗬!口誅筆伐者比比皆是,又有哪個敢上前一步?”
話說到這,使臣官員們突然一愣,因為麵前出現了一群攔住了他們去路的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