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是因為這些事兒,使得趙擴整日鬱鬱寡歡,趙擴每次來重華宮,桂枝總能感覺到他身心俱疲。桂枝也沒有辦法,每次相見隻能儘力安慰趙擴。
重華宮內,桂枝準備好了餐食,桌邊兒細致擺著盤,如此日日貼心陪著太皇太後。
“哎!孝宗遜位之初與趙惇的關係還算融洽,每月定省四次前來拜見。可由於這父子二人沒什麼話說,定省的時間越來越少。漸漸的,由每月四次變成了三次、兩次、一次,現如今更是幾個月都難得去一次德壽宮了!”太皇太後歎息地說道。
她也是偶爾談及此事,雖多半是因為重華宮許久沒人來,但她老人家心中更是為趙昚感到不值!畢竟趙昚於她而言,乃是親子一般。趙昚親政時皆以孝道為先,而這趙惇卻截然相反,德壽宮、重華宮,兩宮的用度大不如前。就說趙昚在位時,因太皇太後最喜歡荼蘼花,便在小西湖邊聚景園內為她種植了滿園的荼蘼花,每年定期更新養護,每每花開時節,便陪伴左右賞花、遊湖、觀潮、納涼等,對比現如今,花園早已凋謝荒廢了。
桂枝沉默,對此她自然不敢多言,不過太皇太後所說的都算是輕的。
就因為重陽這一日的事兒,朝中上下皆議論紛紛,本是皇家體麵的事,如今變成了臨安城內飯後閒談的笑柄,太上皇由失望、傷心繼而變成了憤怒,而就在這時,一場立儲風波又突然襲來,徹底撕碎了趙昚父子之間最後的一絲和諧。
助推這場風波的便還是那李鳳娘。趙惇繼位沒多久,李鳳娘催促建儲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迫於她的淫威,重陽節後,趙惇無奈之下隻得將建儲的事提上了議事日程。
因對太上皇的懼怕,他並不是親自前往德壽宮商議,而是把留正叫來,讓他代為啟奏。
那一日殿內,趙惇對著留正道:“朕繼位已有時日,嘉王為唯一嫡子,應早日立為儲君,不可再似朕這般,君王之路頗為艱難。卿可替朕前往德壽宮請示太上皇。”
留正聽完感到惶恐,竟不知官家竟如此不願見太上皇,但他也不敢拒絕,勉為其難,隻能將趙惇的話轉達。
德壽宮內,太上皇倚靠在龍榻上,留正行禮,隨後啟稟道:“官家提議,欲立嘉王為太子,望太上皇恩準。”
然而趙昚剛聽到這事,臉立即變了,隻見他果斷回絕道:“嘉王性子如此柔弱,怎配立為太子?此事萬不可行!”
留正也是萬萬沒有想到太上皇會一口否決,隻得愣在原地,半天不敢吭聲。
“即便要建儲,也理應立吳興郡王趙柄。”趙昚像是早就想好了一樣,對著留正說道。
留正聽完一陣頭痛,建儲之事事關江山社稷。太上皇和當今官家有了嫌隙,這可讓他這個丞相夾在中間不好當啊!
想當初,壽皇共有四個兒子,分彆是長子趙愭、次子趙愷、三子趙惇以及季子趙恪,然而長子意外病逝,去世後,國儲理應立次子趙愷。可當時孝宗卻認為趙愷過於寬厚仁慈,不利於江山社稷,趙惇又每每在他麵前表現出英明神武,便立了三子趙惇。而趙愷則被封王,一直任職在外,卻不想三十五歲時便因勞成疾去世。
所以對於趙愷,趙昚始終心感歉疚。趙愷育有兩子,趙攄和趙柄,可憐趙攄早夭,如今隻剩下趙柄,因為這股子歉疚,趙昚很是看重趙柄,經常過問其學業,並專門為他聘請才士相教經、史、詩賦、書法等文課,行圍騎射的武學,以及如何處理政事等均一一涉獵,欲培養其成為治國治民、通曉古今、能騎善射的文武全才。其中當初楊萬裡作為趙惇的屬官時編撰的《東宮勸讀錄》,也被他收納轉贈給了趙柄。所以,太上皇對趙惇有多麼失望,就對趙柄寄予了多大的希望。想立趙柄為太子這件事,可不僅僅是個念頭和嘴上說說而已。可謂是“言傳身教,早有打算!”
但留正知道,這根本不可能!於是此事便也沒定下來。
晚間,一乘肩輿匆忙回到相府,下來的正是留正,他的臉色混在夜色中,陰沉得不明顯,但進院後燭光一照,便顯現出那副不安的神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