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的第八期《大明周報》刊登了大明派使者邀請高麗國參加1月1日的大明公元一年新年大典,結果使者遭到高麗國扣押的事情。
看到周報的大明百姓無不痛罵高麗國膽大包天,竟然敢做這種事。絕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小國竟敢挑釁天朝上國,不要命了!
隻有少部分人暗暗高興,覺得高麗國不愧是興漢上百年的朝貢國,是一條忠犬啊!這是要和反賊硬剛到底啊。
雖然他們不認為高麗打得過大明,但隻要能給明朝找些麻煩事就足夠了。到時候軍隊一動又要收稅,說不定就因為那高麗天高路遠窮山惡水,士兵打進去太艱難,戰事拖得夠久,把大明拖得處處都是起義了呢。
他們人醜想得美,但還真預測準了,大明本來就是要出兵的。
周宇等軍隊集結完畢,在11月27日的第九期《大明周報》上直接宣布對高麗開戰。認為對方先扣押大明使者就等於向大明開戰,大明此舉乃是反擊。
順便這一期的報紙上已經開始吹風了,一些“大儒”開始在報紙上考證“自古以來高麗半島就是天朝上國的一部分”,因為“那邊的人種就是中原人種遷渡過去的”,而且他們學習中央的大帝國上千年,此時的風俗文化語言與大明人極儘相似,本來就是“一家人”。
雖然沒有直接把“吞並”說出口,但是已經有一種圖窮匕見的感覺了。
大明出動了精銳的2個師,加上6千後勤兵共3萬人,分批乘坐船隻前往耽羅島駐紮休整。
耽羅島離高麗的距離足夠近,在那邊休整完畢後直接登陸發起進攻顯然更合適。比起千裡迢迢把兵運過去後,士兵疲憊不堪時還要進行登陸作戰強得多。
這邊大明軍隊出兵,高麗的沿岸又被大明的戰艦封鎖,所有的船隻往高麗方向都禁止通行,免得泄露情報。
因此大明的消息還是傳不進高麗,高麗半島隻能獲得耽羅島上一些有關延壽教的情報。
可是大明代興漢的事情發生的太快,耽羅島上的人能懂什麼,高麗上層拿到的情報都是過時的情報。
然後運兵船幾十艘幾十艘地到達,每次抵達都卸下數千士兵。
而此時大明的戰艦又增多了,巡邏封鎖半島海岸,耽羅島上有大軍的消息被封鎖得嚴嚴實實。
時間一直延續到12月10日,大明3萬軍隊已經找好了耽羅人作為帶路的“向導”,休整完畢士氣旺盛,開始執行登陸作戰。
登陸作戰要麼就是用小船衝上去搶灘,要麼就是攻擊港口,直接把港口拿下然後將船上的士兵不斷卸到港口上。
攻擊港口沒那麼容易,搶灘速度又太慢,畢竟小船一船一船地放實在效率太低了。
但好在有耽羅人。
因為耽羅島離半島陸地處最近隻有80公裡遠,隻要風浪合適,一艘小船借助風力再劃一劃,半天就能漂到。而他們也知道在哪裡擱淺他們的小船不會受損,把小船拉到沙灘上一定距離,等到漲潮後海水剛好能把船浮起來。
因此他們選的地方能夠擱淺大船,隻要等到漲潮,擱淺的大船就可以被潮水托起來不再擱淺,繼續正常航行。
有他們帶路,大明軍隊選擇了直接把運兵船衝到岸上擱淺的戰術。
船隻動不了了沒關係,耽羅人選擇的位置都是沙子,船隻直接擱淺不會被礁石等硬物傷到船底。而且就算傷到了船底漏水也無所謂,隻要能拿下來高麗,這些船終究還是大明的,能慢慢修好。
但大明軍隊沒有選擇最近的80公裡距離登陸,因為那裡沒有重要的戰略要點,他們選擇了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來攻擊。
大明由箭鷗型尋寶船組成登陸艦航行了14個小時,前往高麗半島良州的金海京,這座城市附近的沙灘進行擱淺。
這裡有一座良州港,耽羅島的位置離良州港有270公裡,海路不可能直線通行,所以大概跑了300公裡。
尋寶船滿帆船速在每小時277公裡,這一次平均船速在每小時215公裡左右,已經算蠻快的了。
船上14小時還不算難熬,就是天還暗著的時候就出發,一直到了傍晚天快暗了才到地方,趁著晚霞餘暉開始直接衝灘。
沙灘上的高麗人被這麼多船嚇了一跳,突然這麼多大船駛來衝到灘上,不知道是乾什麼,反正他們跑得飛快。
天氣已經很冷了,但水手們伸出了長長的船槳呼喊著號子拚命劃,讓船速不至於下降導致沒辦法衝到沙灘上。
“今天是農曆初十,再一個時辰就漲潮了,大家快啊!”
“吼!”
如果擱淺和下船的速度夠快,說不定船隻一個多時辰之後就能“恢複自由”呢。
於是一艘艘船隻憑借著慣性衝到了沙灘上,犁開了一片沙子,等到失去動力之後終於停了下來。
“好~下船,快快快!”
明軍早就做好了準備,拿出早就綁好的繩子拋下去,然後士兵們從繩子上吊了下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