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減持公告這個話題,估計中長線投資者會深有體會,持倉票少不了遇上幾次減持公告的,米雲入市十幾年,就經常碰到持倉票發布減持公告,尤其個股高位的時候,一篇減持公告,就把個股的上漲趨勢打到下降趨勢,讓人憤恨不平。
減持公告在a股幾乎月月發生,讓人憤恨不已,每次股價稍微有點起色,一紙公告襲來,然後股價就會一蹶不振,至少半年沒起色,股價一定會打趴下,上升趨勢變下跌趨勢,股民不幸買到減持公告的股票,如果不舍得割肉出來,一套至少大半年,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看減持公告的具體內容和股票所在的趨勢,來確定你要不要走,什麼時機出去,爭取到最大收益。
米雲收納整理了不同類型的財經知識庫,主要方便自己查閱資料。在大a混,不多學點財經知識真不好混,這個市場太難賺錢了。
投資者看到大股東的減持公告,往往都是內心一顫,仿佛晴天霹靂一般。米雲就深有體會。米雲持倉從十隻票到二十隻票,到現在的三十隻票,碰到減持的票不少,尤其因為堅持公告逆轉個股趨勢的也有過幾次,印象深刻。米雲目前就有一個減持公告的重倉票方正證券,而且已經發布減持公告無數次了。米雲對於減持公告,也是非常無奈,還好近兩年監管層對股東減持做了很多的限製規則。
大股東套現,對於市場無疑是一種抽血行為,同時,還是大股東對於股票未來並不看好的一種表現。
這種“利空”之下,散戶該怎麼辦?
為什麼有一些大股東發布減持公告,股價上漲,有一些則是一路暴跌。還有一些大股東鎖定股份,為什麼股價也不見上漲,依舊該跌還是跌。
關於股東減持的玄機,可以簡單分析探討一下。
大股東減持的原因
首先,要明白股東減持對股價的影響,就要先了解股東減持的原因。
大股東減持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純財務投資者離場。
上市公司的股東中,有一部分就是純財務投資者。最明顯的就是某些投資公司,或者說是風投機構。這些股東本身沒有耐心等待什麼企業成長,上市就是終點,能套現了就立馬走人。
還有一些公司會存在少量的個人投資者,或者私募股權基金的股東,以有限合夥的形式存在。這部分資金在股票解禁後,也是套現離場的主力軍。
絕大多數以風投名義進入的資金,是不願意在股票市場多折騰的,套現是唯一的目的。
這並不代表對於企業長期不看好,隻是認為公司在上市後的增長速度,遠不及上市之前那麼快。
2、董監高財務需求套現。
董監高的財務套現需求,其實也是存在的。有一些高管甚至打算跳槽,或者是自立門戶,需要資金,套現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部分董監高所持股份的市值,甚至高於幾十年的薪資收入總和,有套現的衝動,也是非常正常的。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董監高對於公司的未來確實不看好,急於套現。還有一些時候,董監高們,還會根據股價的位置做出對應的選擇。
股價如果在低位,則按兵不動,一旦遭遇炒作,在高位進行套現。更有甚者,還會做一些高拋低吸,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買入自家股票,以表示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看好。
3、認為股價高估套現。
第三類就是高估套現,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的。不論大股東,財務投資者,還是高管,都是擋不住高估值套現的。
100倍市盈率,就代表每年的利潤即便百分百進行分紅,也要100年才能賺到這麼多錢,套現的需求就特彆大。
通常,在企業成長性不足的情況下,超過30倍市盈率,就有資金願意套現。
畢竟套現出來的現金,存銀行的利息,30年也妥妥翻倍了。企業進入高估值區域後,如果成長性不足預期,一定會引發大量資金套現。
4、內幕交易減持。
最後一種,就是內幕交易減持。很多常見的減持,並不是把股份往市場上直接拋售,而是選擇諸如大宗交易的方式。這裡麵的門道就特彆多了。
大宗交易折價,可能會牽扯到利益輸送。有時候,減持股份可能會直接被主力資金買走,用於做底倉。
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減持剛完成,股價就一路飆升。關於內幕交易減持,就不做過多的說明了,這個懂的人自然懂。
減持交易規則,過去一共是十二條,其中最重要的幾條給大家解讀一下。近兩年的規定又多了些,加大了限製力度。
第一條。為了規範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下簡稱董監高減持股份行為,促進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以下統稱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以及股東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適用本規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大股東減持其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適用本規定。
第一和第二條說明了,董監高和5股東持有原始股股份,減持時都需要公示,如果是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的,則不需要公示。
第八條。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於擬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減持時間區間、方式、價格區間、減持原因。
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
也就是說,大股東減持是需要先公示,然後才能減持,減持的數量,方式和價格區間都需要公示,至於減持原因,看看就好,不要太在意。
第九條。上市公司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這個限製,說明對於市場總體的衝擊不會太大,因為絕大多數減持都必須通過大宗交易去完成,僅有1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拋售。
還有一些條文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和解讀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翻看一下相關資料。
a股市場的大股東減持,比起海外市場,其實是更規範,對市場的影響和衝擊更小的。但對有的個股衝擊還是比較大的,可以讓個股由盛轉衰。
絕大多數情況,也都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很多時候實際減持會帶來大幅度的上漲,因為折價拿到股份的主力資金,要拉升股價來賺錢。
如何判斷減持對於股價的影響
減持一定會導致股價下跌嗎?
那可不一定。
減持後股價一路上漲得比比皆是,最有名的就是海康威視。早期的大股東大減持,一路套現101novel.com0多億,絲毫沒有影響海康威視,股價出現一路飆升。
所以,減持不代表股價下跌,沒必要一看到減持就恐慌。減持和股價漲跌沒有百分百確定的聯係。但根據一些輔助維度,我們可以判斷出減持對於股價的潛在影響。
1、發布減持公告時股價的位置。
高位套現和低位套現的意義完全不同。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價已經捉襟見肘,股東還在不計成本套現,說明對於上市公司的未來,是極度不看好的,對於股價長期是一種利空。
而股東如果在高位套現,是情有可原的,也是說明股價目前處於相對高位的一個信號,對於股價短期之內,是一種利空。
絕大多數的股東減持,多發生於股價暴漲之後,進入高估區域,股東舉牌套現。
2、減持大股東本身的屬性。
除了關注股價,要想了解減持後是漲是跌,還要關注到底是誰選擇了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