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函怎麼看,是不是看到監管函的股票就要出去,上市公司公布監管函的時間不確定,收到監管函後,一般會在一周之內發布公告。投資者看到監管函公告後,怎麼處理持倉個股,這就是大學問了,小則降低虧損金額出局,大的方麵可以避免被主力洗出去。
監管函??是監管部門向受監管機構或個人發出的一種書麵通知,旨在告知其存在的違規行為或其他問題,並要求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糾正。監管函通常包括發函機構、收函機構、發函時間、問題概述、整改要求等內容,對於收函機構來說具有強製性質,必須及時整改遵守監管部門的要求??。
上市公司在收到監管函後,通常需要認真對待並及時回應監管機構的要求。如果上市公司未能按照監管函的要求進行整改或解釋,可能會麵臨更嚴重的監管措施,如罰款、市場禁入等。因此,上市公司應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加強內部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以維護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
投資者今年應該會比較有印象,尤其是下半年,基本上每天平均都有兩家公司上榜,甚至有的周末一天發十幾份監管函,近期券商股在周末被批量發了十幾份監管函,米雲觀察了一下,被發監管函的個股沒有怎麼跌,板塊類的其它股票也沒有上漲,說明券商票是用來被打壓,對市場降溫的重武器。
投資者如果是近半個月看到監管函,應該就習慣了,沒有那麼恐懼了,早幾個月看到監管函,個股至少會吃一個地板,尤其財務造假的監管函,至少吃兩個地板,信息披露有問題的也要吃一個板,因為監管函被st的個股至少是吃三五個地板起步,被取消摘帽st的個股最多也就一個漲停板而已,這就是市場的表現,下跌的威力遠大於上漲的動力,個股要想有持續性的上漲沒有故事講,沒有想象空間的預期是基本不可能的,主力能下場一定會做過無數次演練,試探過個股和市場人氣。
米雲注意過,上市公司的監管函一般都在收盤和周末發布,米雲也注意到有的監管函就在盤中被發布,有的是上市公司自己公布的,有的是被媒體和監管部門公布出來的,公布的時間也就是分盤中和盤後兩塊。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監管函的時間一般也就在一周以內,肯定也會有一點內幕,總有人會先知道,這就是信息不對等,比較考驗投資者的個人判斷能力,是進是出都是一念之間。
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告,本周對100起拉抬打壓、虛假申報等證券異常交易行為采取了書麵警示等監管措施,對22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項等進行專項核查,向證監會上報涉嫌違法違規案件線索1起。像這樣每周公公布的100起拉台打壓虛假申報的書麵警示基本可以忽略其影響,每周都有這樣類似的公布,隻要不點名,就會法不責眾,影響最小,看到各類監管函,投資者要仔細辨認,確定輕重緩急和事件的嚴重性,避免誤傷和誤判。
米雲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函不是很熟悉,但對個人投資者的監管函還是比較熟悉的,就這麼說吧,米雲在一家工作過七年的券商,七年時間每天處理個人的監管函調查就是一到九次,每次不同的營業部和部門,有的是營業部電腦員自己打申請,有的時候是合規和運營部門打的申請,對於個人投資者的委托、銀證轉賬和登陸操作日誌這樣的流水每天平均都有三道監管函,多的時候十幾份,主要是杠杆牛市結束後的兩三年是高峰調查時期。
米雲沒記錯的話,近幾年少多了,大數據平台可以提供給營業部自助查詢,除了登陸操作日誌有點問題,基本的委托成交和銀證轉賬數據是沒有問題的,客戶資料數據還是沒有問題的,各類監管函的簽報數據一般是一個營業部一封數據簽報,主要是曆史數據,米雲處理的就是一年前的所有曆史數據,近二十多年的曆史交易數據,營業部櫃台隻有近半年的數據權限,還要逐月打印,米雲可以處理客戶開戶以來的所有交易和銀證轉賬數據,2007年以前十年的非電子數據交易也是可以查的,客服中心和營業部過來的簽報數據,米雲都會對外提供,就是這個工作太清閒了,七年時間米雲一度想怎麼離開,最終還是被動離開了,米雲預想的是一年後在再離開,結果被提前了,米雲有點措手不及,以至於剛失業兩個月,就決定重金杠杆入市了,以至於到現在才剛剛擺脫杠杆危機。
米雲說實話,對監管函沒有那麼恐懼,工作的七年,每天看到的監管函都有三五封,例行調查而已,看的多了,就沒有感覺了,上市公司發布的監管函問詢也是常規問詢,不知道市場上為麼會畏之如虎,對於信息披露和內幕消息的監管函,上市公司正常回複就好。
看到各個渠道公布的監管函和警示函,個人投資者沒必要那麼緊張,如果看到財務造假的監管函那確實要警惕了,券商整體的違規違法操作的監管函,還有停止半年的公開業務操作,米雲看了下板塊個股,基本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可能券商裡麵散戶居多,都動不了,或者說法不責眾,大家都違規了,利空出儘,沒有利好利空的影響,所有券商都是一個德行,多少會有點違規操作而已,總不能集體懲罰所有券商。其它上市公司收到監管函的待遇就大不相同了,多少會受點影響。
投資者看到各類監管函,需要理解證監會立案告知書的意義。告知書隻是表示證監會開始對某個公司或個體進行正式調查,這並不意味著該公司一定存在違法行為或者會對公司的經營造成負麵影響。因此,市場對告知書的反應可能會因具體情況而異。
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市場資金流向、公司業績表現等。即使證監會發布立案告知書,如果市場對該公司的基本麵仍然保持信心,股價不一定會大幅下跌。
以往的案例也可以為此提供佐證。例如,某公司在收到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後,由於其業績穩健、市場形象良好,投資者並沒有因此大量拋售股票,股價也並未出現跌停。個股走勢強不強,主要是概念和業務經營盈利能力,故事講的好,什麼利空都不怕。
市場情緒的影響:收到問詢函後,公司的信息披露可能會引起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投資者對問詢函內容的解讀和預期可能會導致股價的短期波動。如果市場情緒較為悲觀,投資者可能會出現拋售情緒,導致股價下跌。相反,如果市場情緒較為樂觀,投資者可能會繼續持有或買入股票,支撐股價穩定或上漲。
當一家上市公司收到問詢函後,投資者常常關注股價的走勢。問詢函通常是證監會或交易所等監管機構發出的,目的是要求公司提供更多的信息、澄清疑問或解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是:收到問詢函後的第二天股價會跌嗎?
需要明確的是,每隻股票的情況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沒有一種固定的股價走勢可以適用於所有情況。收到問詢函後,股價的走勢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內行人的觀點,供投資者參考:
公司回複的內容和質量:公司對問詢函的回複內容和質量也會對股價走勢產生影響。如果公司的回複能夠充分解答監管機構的問題,並消除市場的疑慮,投資者可能會對公司產生更多信心,從而支撐股價。相反,如果公司回複不充分或未能解決市場的疑慮,投資者可能會對公司產生質疑,導致股價下跌。
考慮公司的實際情況和基本麵。如果公司本身具有強大的基本麵和良好的業績表現,收到問詢函後的股價可能相對穩定或出現反彈。這是因為市場對公司的長期價值和潛力持有較為樂觀的看法。相反,如果公司的基本麵較弱或業績表現不佳,問詢函的到來可能加劇投資者對公司的擔憂,導致股價下跌。
行業和宏觀經濟環境:除了公司內部因素,行業和宏觀經濟環境也會對股價產生影響。如果行業整體麵臨壓力或宏觀經濟環境不穩定,問詢函的到來可能會加劇市場的擔憂情緒,導致股價下跌。相反,如果行業景氣度較好或宏觀經濟環境向好,問詢函對股價的影響可能較為有限。
在麵對收到問詢函後的股價走勢時,投資者應保持冷靜和理性。以下是一些建議供投資者參考:
仔細閱讀和理解問詢函內容:了解問詢函的具體問題和關注點,以便準確評估公司的回複和可能的影響。
關注公司的回複和進展:密切關注公司對問詢函的回複,以及後續的發展和公告。這有助於投資者及時了解公司的情況和市場的反應,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綜合考慮多個因素:除了問詢函本身,投資者還應綜合考慮公司的基本麵、市場情緒、行業狀況和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這有助於更準確地評估股價走勢和投資風險。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應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狀況進行綜合判斷。此外,股市投資存在風險,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和評估相關風險,並在必要時谘詢專業的金融顧問。
市場上常見的兩種函件就是監管部門發出的一般監管函和警示函這兩種,都是提示性的要求上市公司配合調查處理。
監管函和警示函的區彆
??監管函和??警示函是股票市場中兩種不同的監管措施,它們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彆:
??監管函??:是一種行政警告的監管措施,當上市公司有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時,??證監會會發布監管函。這些行為包括但不限於關聯交易、敏感期交易股票、不履行承諾事項、超比例增減資未披露等。??
??警示函??:指的是上市公司或相關人員在規範運作方麵存在一定的問題,但不嚴重,不構成行政處罰。警示函是證監會行政處理的一種方式,目的是提醒或警告某個單位或個人停止或改正其違規行為。
??問題嚴重程度??:
監管函的出現表明公司存在較大違規行為,比警示函的問題更為嚴重,需要引起注意。??
警示函則是針對一些不嚴重的問題,主要起提醒和警告的作用。
??對股票的影響??:
上市公司被發監管函後,雖然會影響股票價格波動,但並不受到相關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