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秦嬤嬤多說,三娘自然也知道這次所謂的“官家拂袖而去”、“流言四起”,定然是趙頊故意為之。為的就是讓大家以為她已經成為趙頊的“棄子”。如此一來,她對眾人就沒什麼威脅,眾人自然不會關注她、算計她。
可是想到今日太後的問話,她又歎了口氣,好在今天險險過了高太後的關,不然,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那趙頊也太信任自己了,如何知道自己可以收場呢?
今日,她故意選擇了太後喜歡的話來圓。太後不是不喜歡趙頊革新嗎?那就順從太後吧,偽裝自己的立場。一方麵太後會減少對自己的敵意,一方麵也讓外人以為自己站隊太後,也
可以趁機狐假虎威一陣。
能求得一時安穩就求一時安穩吧。
果然,不出意料,太後宮裡很快派了人來。名義上為斥責,內侍官劈裡啪啦的傳了一堆訓斥的口諭。實際上卻為嘉獎,太後給三娘送了一些佛經女誡、擺件首飾、幾身衣服等。要三娘在宮裡多多修身養性、注意儀容、好好學會如何服侍官家。
這樣的慣用手法,任何人都看得懂。頓時,宮內引起一片小小的躁動。眾人都清楚此次三娘失了趙頊的聖心,卻討了太後的歡心。
向嵐晚飯時聽到這個消息十分吃驚:“楊嬤嬤,這是什麼情況?”楊嬤嬤歎了口氣:“寶慈宮裡傳回來的消息,陳氏是為了規勸官家放棄革新才惹怒了官家。”
向嵐頓時心下了然。不過她又輕輕鬆了口氣,還好自己是知道官家一心變法,信念堅定,而且是一直支持官家的。如此一來,那陳氏在官家心裡,定然是沒什麼位置了。想到這裡,她嘴角微微上揚,笑那陳氏愚鈍。為人臣、為人婦的,哪裡有違背官家的道理?那還哪裡能得到寵愛?
還好是個蠢笨的。她心裡壓著多時的大石頭漸漸放下了。
三日後,又到了眾嬪妃又去拜見皇後的日子。宋貴妃和邢賢妃沒來,其他人都到齊了。
此刻,每個人看三娘的神情已經不同了。如果說之前是充滿了提防和敵意的,如今更多了一些輕蔑和疏離。每個人都知道她如今被趙頊厭棄,沒背景、沒勢力的小才人,如果沒了官家的寵愛,估計沒幾天就會被遺忘在這深宮裡,直到老死。
隻是現在大家都知道太後娘娘還是會庇護她,所以每個人也都懶得放心思放在她身上,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沒前途的人,惹得一身騷。
向嵐看的出眾人的神色變化,她自然也沒有乾涉的道理。隻是她坐在高位看下去,覺得如今後宮的情況更明朗了一些。
官家想要革新,以自己為首的支持派堅定的站在他一邊。郭瑛的父親如今也主動投誠,幫助官家在軍隊中進行改製和肅清。宋貴妃和邢賢妃的母族雖然沒有明確的站隊,卻也中立而公正,明裡暗裡也有些推動。
高太後自然不願革新。以李書錦、朱錦沄為首,三娘為輔,幾個人都明確的站隊太後一邊。唯太後馬首是瞻,抨擊革新。特彆是李書錦背後的韓琦一脈,十分穩固的在朝堂上下任職,十分頑抗的抵製著新政。
向嵐看著這些有些頭疼,朝堂的上的事,永遠都會映射在後宮裡。如今這些人,越來越不好管了。
她低頭看了看手中的茶惋,堅定自己要按照楊嬤嬤的話去做——永遠堅定的支持官家,以及趕緊生個嫡子。
於是她在心裡合計著,端午節的時候要請旨將大皇子送還給宋貴妃,自己要一心一意的養好身體,早些生個皇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