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旅拾趣!
我家輩份小,在我離開村子前除了一戶叫伯父,四戶叫大大叔叔,其餘都要叫公公婆婆以上。
四戶叫叔叔的是村子裡和母親最親近的族人,母親的爺爺和他們的爺爺是親兄弟。
母親經常跟我們“掏老苦”念過往的事,說是她的母親死得早,阿太叔叔家的奶奶在世時,過年過節總會把她姐妹倆叫到一塊吃飯。
“我和他們一張桌子吃飯長大的!”
母親總是這樣說。
他們都叫母親為“小阿姐”,而我則按照他們的年齡分彆叫大大大、二大大、三大大和小大大。
他們的父親我就叫公公,不冠以名字,有彆於其他的“公公”。
公公比爺爺年紀要小,爺爺過世時他還在。
他們家曾經是村子裡最大的大戶人家。
一直到三大大結婚以後,老二和老三因為家庭鎖事互相包疵自己的媳婦,大吵了一頓,才開始分家。
這以後公公身體一直很差,不久就離世了,沒趕上小大大的婚禮。
大嬸子是從毛峙漁業隊嫁過來的,可見公公家不是一般的人家。
大嬸家的房間是一間閣樓一樣的房子,需要爬3一4個台階才能上去,地上是木地板。
這是村子裡唯一一間有地板的房子。
大嬸嫁過來時還不足16歲,聽說一直哭個不停,不肯與大大大同房。
她喜歡唱戲,手也靈巧,會剪紙花。
我跟她學會了剪五角星和簡單的花紋。
村子裡那戶人家有喜慶的事情她一定是主角,遇到乾部下鄉、放露天電影等需要安排公飯這類事她都很積極。
她個性開朗,不怕生,和誰都處得來。
村子來過一男一女兩個縣城裡的知識青年,就數跟她關係最好,回城以後都有來往。
在村子裡時她沒少關心幫助他們。
她有二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比我大一歲,其他比我小點。
她也把我當自家孩子一樣,叫我時會在名字前麵加上“阿拉”兩個字,特彆的親切。
有一次在碶頭看露天電影,由於是在冬天,我衣服又穿得少,冷得發抖。
她將我拉到懷裡,解開棉衣,把我緊緊的裹在胸前,幫我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