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和斯特娜手牽手,沿著鄉間小路緩緩走回外婆家。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幅溫馨美好的畫麵。
“今天踢球好開心啊,我也進了一個球呢。”
斯特娜握著陳晉的手甩來甩去,一臉笑容。
陳晉笑道:“真厲害,你還過掉了對方兩個後衛,用華夏古話來說,就是巾幗不讓須眉。”
回想著球場上和孩子們儘情奔跑的場景。那些少年們雖然穿著樸素,腳下的足球也破舊不堪,但他們對足球的熱愛和那股子拚勁,讓陳晉深受感染。
陳晉又說道:“這些孩子技術都很不錯。”
“那當然,我們可是世界杯亞軍呢。”斯特娜一臉自豪地說道,眼中閃爍著光芒。
在捷克,足球是一項全民熱愛的運動,孩子們從小就對足球充滿熱情,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孩子們踢球的身影,這樣濃厚的足球氛圍也孕育出了強大的足球實力。
“厲害,厲害。”陳晉點頭稱讚,從心底裡就很羨慕。
斯特娜接著問出了她心中的疑惑:“親愛的,華夏這麼多人口,怎麼沒有在世界杯上看到華夏隊?”
陳晉聽到這個問題,笑容漸漸收斂,苦笑道:“一言難儘,不說也罷。”
他的思緒瞬間回到了1960年代的華夏足球。
那時的華夏男子足球隊,雖然懷揣著夢想,努力訓練,但在國際賽場上的成績卻並不理想。
由於當時國內足球發展體係尚不完善,缺乏專業的教練團隊和科學的訓練方法,球員們大多憑借著一腔熱血和刻苦訓練來提升自己。
在國際賽事中,華夏隊麵臨著諸多挑戰,與歐美強隊相比,無論是在身體素質、戰術配合還是比賽經驗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而且,當時的國際體育環境也較為複雜,華夏足球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少阻礙,這使得華夏隊在世界杯這樣的頂級賽事中難覓蹤影。
廣義上的華夏男子足球隊,始建於1913年,1924年成立華夏足協,1931年加入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
但真正意義上的華夏男子足球隊,成立於1952年奧運會前。
但是這支足球隊因為某些國家的阻撓,沒有來得及參加這一屆奧運會,但和芬國隊之間來了個熱身賽,華夏隊以04的比分輸了。
1954年世界杯前,譚潤峰同誌指示何龍同誌組建了國內最強的足球隊,從全國各地選拔了精兵強將,這支足球隊與當時的世界強隊南斯拉夫隊踢成了24,雖然還是輸了,但打出了自己的風格和精神。
此後的華夏國足在亞洲範圍內成績還不錯,但和歐洲國家的強隊比起來還有很大差距。
本以為這是開始,沒想到卻已經是巔峰,此後不斷走下坡路,用某前國足運動員的話來說,就是臉都不要了。
想到這裡,陳晉甩了甩頭,不想了,這次回國以後,可以聯係何龍同誌,他可以為國足提供一些支持,希望能改變國足的命運。
晚餐又是豐盛的一餐,外婆花了一下午時間做了更多的美食,捷克煎餅、奶油烤牛肉、燉肉、烤豬肘等擺滿了一桌。
餐桌上彌漫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陳晉和斯特娜陪著外婆圍坐在桌前,一邊品嘗著美食,一邊聽斯特娜和外婆分享著彼此的生活點滴,他也聽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