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小山包上,遠遠地可以看到前方十餘公裡外的海港,以及距離海灘三公裡遠的一排機場跑道,還有那高高的塔樓。
陳晉看了一會兒後放下望遠鏡,對旁邊的魏英群道:“老魏,第一艘輪船什麼時候能夠下水?”
魏英群兩鬢已經斑白,但是精神頭還不錯,說道:“還要三天,但是陳晉,這一個月就下水的萬噸輪船,質量肯定是不怎麼樣的,你自己要有心理準備。”
一個月就下水的萬噸輪船,在華夏堪稱神話。
華夏的造船工業起步很晚,但是也有過輝煌,那就是兩年前觸礁沉沒的飛躍號輪船。
飛躍號貨輪是華夏第一艘國產的萬噸遠洋貨輪,由s國專家幫助設計,使用當時最新的技術裝備。它全長169.9米,載貨量1.34萬噸,排水量為2.21萬噸,1958年11月27日開始建造,1963年4月30日展開首航,1963年5月1日中午首航倭國,因觸礁沉沒。
飛躍號貨輪從船台鋪底,到船體建成下水,隻用短短58天時間,其船台周期記錄是世界的創舉,標誌著華夏船舶工業水平的飛躍。
飛躍號貨輪設計航速每小時18.5海裡,最大航程海裡,但是首航就觸礁沉沒了,非常可惜。
除此之外,華夏的造船工業還很落後,之所以能造出飛躍號輪船,因為這是急功近利的結果,並不能代表華夏造船工業的實際水平。
前世曆史上飛躍號貨輪沉沒後,華夏造船工業陷入沉寂,直到改開後的1980年代,華夏造船工業開始整合,然後開始參與國際競爭,用了四十年時間,從一個造船小國成長為世界第一。
而陳晉現在把這一個時間提前了五十多年。
從三月中旬開始,這裡開始建設碼頭、造船廠,六萬工程兵戰士和五萬工人組成的建設隊伍,每天像工蟻一樣,不停地搬運,半個月就建起了廠房和船塢,一個月不到就修好了能停靠萬噸輪船的碼頭。
這一幕曾經嚇得港英政府以為華夏要進攻港島,立刻聯係華夏外交部,詢問這是要做什麼。
外交部這邊聯係陳晉,問他該怎麼回答,他畢竟是當事人,又是部長助理。
陳晉便讓外交部回複港英政府,讓他們安心,如果華夏要打港島,根本就不用召集這麼多人。
其實港英政府也有渠道聯係到了陳晉,問他在新安縣的大肆建設是為了什麼,陳晉直言相告,反正不是用來打你們的,如果要打你們,何必建這麼多房子?
港英總督和保安司司長莊亭湖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後來也就不擔心了。
“一個月就下水雖然是快了點,但是我們采取的是模塊化作業,速度肯定可以加快,要不是發動機沒這麼快,我還想再快點。”
至於魏英群說的質量,他現在隻想在9月份以前多建造幾艘輪船,質量隻要能用兩三年就行了。
當然這話不能說出來,隻能悶在心裡。
“李建祿。”
陳晉突然喊道。
“局長,我在。”
一個穿著白襯衫的年輕男子連忙應道。
這是陳晉的新秘書,專門負責和粵省政府聯絡。
現在的陳晉,除了萬鵬飛這個秘書以外,還有兩個秘書,分彆是專門負責和粵省政府聯絡的這個李建祿,還有一個是專門負責和羊城軍區聯絡的楊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