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淩峰這邊還沒有理解自己的“迷惑行為”呢,李老三那邊就和李老頭、李老大還有家裡去種地的小輩們回來了。
張氏忙前忙後的給自家男人打水淨身,然後又趁著李老三在沐浴,把下地沾了黃泥的粗布麻衣洗乾淨,晾在竿子上好讓李老三明天穿去地裡時舒服點。
李淩峰看著書,等李老三衝完澡後,主屋那邊就來人叫三房過去用飯了。
晚飯勉強飽腹,雖然菜色沒有新意,但至少能吃個半分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水弟弟,一會兒可彆忘了來找我去找父親聽學!”
“好的好的,我一會兒就過去。”
李仕仁吃完飯放完碗後,在李淩峰耳邊提醒了一句。
李淩峰點頭如搗蒜,一臉憨笑的對小堂哥說完後,李仕仁才放心地從主屋退了出去。
二伯的講學過得很快,李淩峰和李仕仁聽得也很認真。
李老二所說的有些經驗之談,正是李淩峰這種初試者所需要的。等到聽完講回房時,今夜又是一個深夜。
張氏一如往常,待兒子熄燈後才睡去。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老李家的春種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就連李淩峰也加入了李老三帶領的隊伍。
雖然張氏舍不得兒子吃這個苦,但耐不住兒子耍賴皮執意要去,就隻好由著李淩峰去了。
李老三倒是沒說啥,他覺得自家的好歹也是個小子,男娃子哪有那麼嬌貴,既然兒子想去,他自然不會反對。
李老三背著一大背簍的“洋芋種”,這可是張氏和小四嬸孫氏昨晚上切了半宿的成果。
洋芋往地裡種需要把發芽的洋芋種切成小塊,而且要保證每一塊都有一個芽兒才能長得出新的洋芋。
因為李老三要背著背簍,李淩峰就自告奮勇的幫老爹扛鋤頭,自己也扛了一把。
李淩峰右手拽著扛在肩頭的鋤頭“耙”,兩把鋤頭一長一短,在長的那把鋤頭的末端,還掛著一個竹籃子,裡麵裝了一些水和餅,正在空中晃晃蕩蕩。
目不斜視,腳下生風,身軀小而堅實,臉上一如既往的掛著“招牌憨笑”。
李淩峰跟在李老三屁股後麵,虎頭虎腦的還有些神氣。
這趣味十足的模樣,不僅引得左鄰右舍的嬸嬸大娘抿嘴笑出聲,就連叔伯爺爺的臉上都掛起了笑。
“誒,峰哥兒要跟著老子進地裡了?都去學堂讀書了下地乾嘛呀!”
“看峰哥那神氣樣兒,咯咯咯……”
“你還彆說,老三家這小子確實看著比以前機靈多了。”
“那咋不是呢?瞧瞧那虎樣,還真是又憨又機靈。”
“你這是說的什麼話?哪有人憨了還聰明的?”
“峰哥兒,一會兒熱了來大娘家地裡采蘿卜吃啊!”
春種的勞累也掩蓋不了村裡人的熱情,他們卷起褲腳,穿著草鞋,一邊乾活一邊聊天。乾累了就拄著鋤頭停下休息會兒,臉上都是淳樸與熱情。
李淩峰聽見村裡人的打趣,憨笑著點頭回應。
直到聽見最後的那個大娘說,讓他一會兒去采蘿卜吃,不由笑得更燦爛:“要得要得,我一會就去……”
等進了老李家的地裡以後,李淩峰就跟著眾人忙碌了起來。
李老三雖然讓兒子跟來了,但也知道兒子還小,就安排他做些輕鬆的活。
李老頭見李淩峰來地裡也有些意外,畢竟他都說了兩個孫子都可以不用來,二房家的仁哥兒就沒來,沒想到三房的峰哥兒竟然來了。
“峰哥兒怎麼來地裡啦,不是說了不用來嘛……”
李淩峰跑過去跟李老頭打招呼,聽到祖父問自己怎麼來了,笑嘻嘻的說天天看書也悶得很,來地裡幫幫忙也能讓腦子更清醒些,李老頭聽後就沒再多說什麼。
李淩峰分配到得是擺洋芋種的活兒,就是把切成塊的洋芋種按一定距離擺放在牛犁過的坑裡。
古代沒有化肥,兄弟施肥施的是天然“米田共”,大多都是玉米杆子扔豬圈裡讓豬千錘百煉後出來的。
扔完土豆後,就是扔糞肥。
李老三嫌臟,不想李淩峰碰,就自己用簸箕裝著跟在兒子身後,等李淩峰一溝的洋芋種擺得差不多了,就丟糞肥蓋住種子。
李老頭和李老大帶著家裡的小子們一人一把鋤頭挖土把種子蓋住,直到土堆成一個小包才行。
李淩峰畢竟是農村孩子,雖然父母早逝,但也曾在外婆家住過,絕對不是對農事一竅不通。
隻可惜,外婆很快也去世了。讓那段鄉下的時光成為了匆匆的記憶。
李老三丟完糞肥後,拿起鋤頭也跟著大家蓋土,他擦了擦臉上流下來的汗,突然對李淩峰說道:
“兒子,種地就是這樣,麵朝黃土背朝天,吃飯看神仙心情,你好好讀書,以後為爹也增增光!”
李老三一個老實巴交的漢子,能說出這樣的話實屬不易。
想來也是有感而發。
他的臉被太陽曬得黑黝黝的,汗水順著臉頰打濕了衣襟,臉上的憨笑讓他少了一絲木訥,多了一絲生動。
李淩峰看著自家老爹,然後鄭重地點了點頭。
喜歡寒門出了個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