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嗟夫_寒門出了個狀元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5章 嗟夫(2 / 2)

李淩峰的號舍前就掛了一塊木牌,上麵寫有“丁卯”二字。

設置舍號的原因有二,除了方便考生在考試結果出來後看榜外,還有防弄混之作用。

畢竟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萬一考生裡就有人重名重姓了呢?

經過剛剛胥吏的友善提醒,李淩峰又對大夏科考的監察製度有了新的認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手腳麻利的將號舍打掃乾淨,就把自己隨身帶的氈子鋪開坐下了。

如今還未真正入夏,黔地的天氣宜人,還不是很熱,且早晚偏涼,號舍內牆體較厚,不易導熱,如今還有些陰冷。

張氏不愧是土生土長的黔地人,在準備行囊時自然想到了,因擔心兒子寒氣入體,就沒給李淩峰準備席子。

李淩峰美滋滋的坐到氈子上,不緊不慢的從行囊內取出筆墨紙硯,還有鎮紙和水注等考具一一擺放整齊。

大約半盞茶的功夫,李淩峰就接到了監考胥吏送進來的試卷。

試卷厚厚的一包,裝在土黃色卷袋中,被蠟完全密封住。

胥吏將手中的卷袋放下,按規定對李淩峰交代了一句“若需入廁,起身示意”才退了出去。

隨著“哢嚓”的關門聲響起,號舍的門自此被緊緊關閉,胥吏在出去後還落了鎖。

當然,讓考生想如廁時起身示意,胥吏是能看見的。

號舍用紙糊死的窗戶旁還有一個小小的方洞,類似於通風口,監考須隨時透過方洞查看考生的狀態,謹防作弊的同時也能對考生的訴求做出及時的回應。

四周陷入一片寂靜,唯晨光透過窗戶照亮了逼仄的號舍。

李淩峰深吸一口氣,然後輕輕打開了試卷袋,試卷袋裡除了試卷外,還有題卷和稿紙。

試卷高一點五尺,長六尺,共分十四折,每折六列,且上下有較粗的紅線,從左至右每列也均用紅色細線隔開。

除此之外,與李淩峰記憶中不同的是,縣試的題目並非在試卷之上,他也是剛剛打開卷袋後才知道的,原來大夏朝科考設有專門的題卷,與考生作答的試卷分開。

而且為了防止考生在試卷上寫錯字,試卷袋中還有稿紙供考生起草答案所用,待作答完後謄寫在試卷上即可。

大夏朝縣試第一場考試為“頭場”,試大夏經義兩篇,夏禮一篇,五言六韻試貼詩一首,題目、詩、文寫作時必須遵循格式,還有“不得過多塗改錯字,影響試卷美觀”的要求。

李淩峰大致了解試卷袋裡的東西後,就在卷袋上填寫了自己的名字和座位號。

吹乾墨跡後,他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了試卷,見到了他在大夏朝第一場考試的題目。

這些題目都不是很難:

第一題出自大夏經義《賢王》:王立於池上,顧錦鯉繞碧荷,賢者亦樂此乎?

李淩峰讀了題後就不由眼前一亮。

首先,他曾在《賢王》上讀過這篇文章,也曾試著破過題,其次,當時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就發現其與《孟子》中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的內容極其相似,所以他記憶特彆深刻!

李淩峰心中安定下來,開始讀下麵的題。

第二題出自於《易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第三題則是出自於《禮》: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讀完三道題後,李淩峰已心中有譜。

三道考題的內容他早已爛熟於心,不僅了解其本身的意思,而且還知道其上下文語境,以及如何對答,所以不慌。

李淩峰前世常常考場“封神”,做過的試卷數不勝數,每每能名列前茅,其原因並非知道、會答二字。

而在於去領會出題者真正的意思!

且他準備得較為充足,這些題目於他來說,難度並不大,所以他也沒有急著去作答。

李淩峰覺得無論什麼考試,檢查一遍試卷的完整性和看一遍所有的題目,做到心中有數,在考場上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他繼續翻弄手中的題卷,題卷共四頁,兩張紙,每頁僅一題,試貼詩在最後。

李淩峰將題卷翻麵後,四個大字就印入他的眼簾。

試貼詩題目即為:迎春東郊。

縣考的試貼詩題目竟然如此時令?

李淩峰心中不由輕笑,如今雖然暮春,卻也正值春季,出這樣的考題足以算得上彆出心裁了。

在反複看了兩遍卷子檢查無誤後,李淩峰將題冊翻到第一頁,然後拿出稿紙用鎮紙壓住,再潤過筆後才開始起草回答。

李淩峰文思泉湧。

既然曾經在《孟子》中看見過與第一題相同的問話,他作答起題來時也更得心應手了。

蹙眉思索後,他才開始筆走龍蛇般的揮墨於稿紙之上,身姿板正,形態間鎮定自若,頗有一種“氣吞山河”的氣勢。

寫了約莫半個時辰,李淩峰的筆才停了下來。

喜歡寒門出了個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逃妾到開國女帝 養神 帶著農場去海島,路人甲她贏麻了 [傲慢與偏見]十九世紀貴婦生活 清穿之貴妃嬌弱 美人她隻想搞錢搞房搞事業 穿越成嘉靖長女後 帶娃隨軍,給絕嗣京少看男科他紅溫了 工業大摸底,我的廢品站值千億! 陰濕大佬撐腰,竺小姐人財雙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