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誠王府。
作為與承和皇帝關係最為融洽的皇族,年逾花甲的誠王楊宏或許因為遠離權力紛爭,又保養得宜,圓潤的身材顯得富態,精神抖擻,看上去說是五十出頭都大有人信。
一大早,圍繞著王府嫡孫楊驫的大事業,婢女侍從們嚴陣以待,生怕出錯,不過什麼都沒做就赫然發現,他們的小主子已經將自己全然收拾妥當。
不得不說,曾經鬥雞走狗,囂張跋扈的楊驫在寶賢書院進學的這幾年,在鎮西侯的鐵棒教育下,確實收斂了性子,如今對著下人們都彬彬有禮。
誠王世子妃給兒子夾著愛吃的菜,千叮萬囑著,楊驫邊吃邊點頭,一陣囫圇吞棗,風風火火起身就往外跑:“馬車備好了沒啊。”
“回少爺,已經在門外候著了。”
“我這還沒說完呢!”世子妃氣惱道:“這孩子……”
誠王世子‘楊孝’和老誠王一樣的老實麵相,笑得溫和:“行了,他能有今天這個樣子,已經不錯了。”
世子妃流露擔憂之色:“你說,驫兒能通過國安局的國考嗎?”
楊孝不置可否,隻笑道:“能不能的,儘力就好,您說是吧,父王。”
“這話倒也沒錯。那小子能有此勤勉上進之心,便是這次沒過,了不起來年再試,這國考又不像科舉,還得等三年。好了,我吃好了,你們自便吧,我和你們趙王叔約了釣魚。”
老誠王楊宏淡然笑了笑,起身徑直出府,上了早已準備好的車駕。
……
……
作為科舉與國考兩製並行的政策確立以來的第一個國考日子,對圍觀或想要賺取赴考仕子一點餐水飯食錢的攤販來說,其實和科舉也沒什麼區彆。
都是國學院,天工院等幾個地方設置成考場,考生按準考證上的信息到對應的地方應考就行。
形式上沒有區彆,但內容上無疑天差地彆。
根據規定,擁有秀才或舉人功名的同樣可以參與國考,除了一些高級職位秀才不能報考,舉人幾乎就沒有什麼限製了。
但首先……得考得過!
和傳統的科舉內容不一樣,國考的常識題包羅萬象,五花八門,從民間習俗到生活常識,從天文地理到軍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