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新城,金鱗樓。
坐在輪椅上的楊正和透過三樓窗台看向下方的鼎盛錢莊,著急擠兌金銀的百姓進去之後,過了良久,終於有人出來。楊正和老辣地發現,那些人臉上並沒有將假鈔成功脫手的慶幸,反而有一種撿到便宜的喜悅。
攝政王對市麵流通假鈔一事自有應對,這事他知道,但沒深入了解,因為對他來說,這件注定無法給女皇陛下和攝政王造成致命傷害的事並不重要。
然而出於就是想給葉見初找點茬的小心思,趙王爺在假鈔案諸多涉案人員落網後,還是將假鈔的消息傳播於市井,想看看麵對百姓恐慌擠兌,攝政王殿下有什麼安排。
很快,陶掌櫃敲門而入,彙報著親自混入人群進入錢莊後的見聞。
“改換靖元新鈔,朝廷這是打算捏著鼻子吃下市麵上的假鈔了?嗬,倒是挺有魄力。”
楊正和隨意說著:“一到五年的國債,倒是有點意思。”
陶掌櫃遲疑道:“這國債有什麼問題嗎?”
“能有什麼問題?”楊正和淡淡道:“多好的東西啊,百姓圖利,可以預見,之後人們必然會蜂擁而至,將手裡的閒錢通通購置國債,此舉,能夠迅速有效地回籠市麵上的鈔幣,濫發的假鈔因此回流,市麵上流通的錢少了,因為假鈔而造成的流通紙幣過多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真是漂亮!”
陶掌櫃疑惑道:“可是,這國債也是債,到期總得連本帶息還的啊!而且錢莊的人說了,雖說起五年國債,但若中途有用錢的需要,都是可以兌換回錢銀的,隻是利息要受損不少。但道理是這個道理,這到最後,不相當於朝廷還倒貼了一大筆利息麼?”
“這……”不專業搞金融經濟的楊正和聞言一怔,細細思索了起來。
……
……
“這賬不是這麼算的……”
清心殿偏殿裡,前來彙報的盛無名正巧遇上葉繁和蘇東升談論國債的事情,問出了和陶掌櫃相似的問題。
蘇東升搖頭一笑:“這其實就是打一個時間差的問題。當初紙幣發行,加上中央錢莊建立,帶動一係列金融業務的創新,這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刺激了工商業的蓬勃繁榮,那會對貨幣的需求相當大,所以最開始的兩三年,鈔務司可以說是馬力全開地印錢。這一次與其說是假鈔造成了快速通脹,不如說假鈔其實隻是問題的催化劑而已,就算沒有假鈔這件事,在不采取手段地乾預下,高通脹的情況也會在之後的日子慢慢顯現出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貨幣流通有一定的尺度區間在,超過了範圍,必然造成因為貨幣泛濫,流通性過高而造成的物價過速上漲,如今已經有了這個跡象。所以朝廷需要快速將市麵上的鈔幣收回來,減少貨幣流通性,從而避免通脹情況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