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分離兩地,著實不好。
顧母也知道這事,之前在家時候二閨女就跟她說過。
“小荷啊,張晨要是過來,或許會住咱們店閣樓。”
顧母不知道唐家兩兄弟的事,以為明月唐澤旭兩口子一直在租房住。
這種情況,張晨過來也不好住到他們家裡去,況且那房子也不大,明月唐澤旭他們一家四口,屋裡也沒有多餘的房間了。
除非睡客廳。
但是一直住也很不方便,妹夫咋能一直住在娘家大姐家。
倒是住她們餡餅店閣樓挺方便,晚上時候曉梅還可以過來一起住。
“嗯,咋了媽?”蘇荷疑惑的看著顧母。
這事她之前就跟顧二姐說過了啊,住就住唄,反正也是空著。
又不是彆人,自家人。
張晨曉梅兩口子也挺好的。
兩口子很愛乾淨,蘇荷不用擔心倆人住在餡餅店閣樓把屋子弄臟什麼的。
再者自家外甥女,舅舅舅媽姥姥姥爺都在首都呢,家裡有住的地,還能讓人家租房子住嘛。
“沒事,娘就是跟你說說。”
顧母能有啥事,她就是覺得這鋪子是她兒子兒媳的,家裡親戚要過來住,得先讓她兒媳知道。
不能一聲不吭的就把人帶過來了。
蘇荷,“嗯,媽你們感覺咋樣?累不?”
餡餅店開業到現在,客人是越來越多了,生意好到不行,每天營業額也從五六塊到了八九塊,偶爾也到十塊。
顧母搖頭,“不累,累啥,我們幾個好著呢。”
他們四個人,蘇母基本上服務員前台收銀,顧母就一直烙餡餅,蘇父就炒菜,顧父收桌,洗碗掃地拖地。
反正他們四人除了收錢點單是蘇母必須做的之外,其他差不多混著乾,顧母蘇父倆人雖說是廚師但是廚房不忙的時候,也會出來收拾前廳。
蘇荷想了想,“媽要不我給你們請個幫手吧。”
她也是沒想到餡餅店生意會這麼好,起初把她爸媽公婆拉過來開店,真的隻是為了讓他們打發時間的。
她跟顧建華那會兒想的就是,鋪子是自家的,廚師服務員也是自家人,開餐館,每天隻要不賠錢就行,她都沒有奢望賺多少錢。
沒想到這小小餡餅店會這麼爭氣,營業第一個月就賺了150以上。
再看現在每天營業額保不準會突破三百。
一個月營業額三百,那鋪子真就忙起來了,她怕幾位長輩顧不過來,畢竟年齡在那兒。
她爸媽公婆他們開著鋪子,她理想中客人進店的情況應該是,一個吃完一個來,而不是一堆兒來。
誰知不僅一堆兒來,還越來越多。
這必須得請個人了。
顧母不乾,“請啥人,花那錢乾啥,我們四個顧得來,再說了暑假張晨不是過來嘛,他賣完包子就待在鋪子裡,找他乾就行了,不用請彆人。”
“對,我們四個就夠了,不用請彆人。”
蘇母也算完賬過來說道。
蘇荷,“我這不是怕你們累著了嘛。”
“我們不累,我們每天精神著呢。”蘇父從廚房出來。
這餡餅店屬於他們創業成功的第一個案例,看每天有那麼客人喜歡吃他們家餡餅以及他們家炒菜。
那種感覺無法形容,雖然他們家人也老誇讚他們做菜好吃,但是到底是自家人,被顧客誇的,感覺不一樣。
“行吧行吧,不請人了。”蘇荷表麵上答應了,但心裡想著回去跟顧建華商量一下這事。
餡餅店每天客人不少,咋也得請個服務員或是刷碗的。
晚上回到家裡蘇荷就跟顧建華提了這事,“爸媽他們年齡大了客人多了我怕他們累著。”
“本來最初的初衷是把他們四個接到京市養老,沒事去公園溜達溜達釣釣魚啥的,現在倒好了,反倒給我們看店了。”
說起來蘇荷很愧疚,父母養了他們一輩子這老了還要開店給他們賺錢。
她公婆都七十了,她爸媽也快到七十歲了。
“要不媳婦兒,我辭職吧。”顧建華說道。
他媳婦兒說的確實有道理爹娘他們年紀大了,可彆像他們村裡吳老頭似的,在田裡乾著活呢突然暈倒了。
蘇荷,“你辭職?你辭職去當廚師?”
顧建華,“對啊我當廚師,我覺得我炒菜也還可以啊,不比咱爹差。”
“你公安局工作不要了?那可是公安局的工作。”
雖然說工資沒有多少,但是跟其他崗位比起來也可以了,一個月48塊錢,真不少了。
而且還體麵,在公安局上班說出去總比說乾個體戶的好。
顧建華,“媳婦兒你聽我說,我是覺得我這個工作沒啥前途也沒啥晉升空間,而且我年紀也大了.......”
他在老家時候被領導提拔到了副所位置,但是老家那小縣城,提不提的沒啥區彆。
到了京市就不用說了,他得從普通公安做起。
主要是他們店裡缺人啊,爸媽年紀大了,那炒菜油煙味嗆著時間久了肯定影響身體。
蘇荷,“嗯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這事到了暑假再說吧,暑假時候張晨過來”
顧建華,“也行。”
當了十幾年的公安他很想換一份工作。
“不過你想招個洗碗工,你招誰啊?有合適的人嗎?”
蘇荷搖頭,“沒有,不過我問問唄,咱們左右鄰居這麼多。”
“等後天休息日,我就找隔壁徐大娘問問,看看她有沒有合適的人。”
筒子樓他們這麼一層十來家住戶,蘇荷也就跟隔壁徐大娘聊過幾次,其餘鄰居都沒有說過幾句話。
她對他們不熟。
主要她白天上班晚上回來睡覺,碰上的機會也少。
顧建華,“那行你問問吧,洗碗工是得招一個。”
蘇荷,“嗯。”
“按你說的你離職去餡餅店當廚師,那餡餅誰烙啊?人少時候你烙可以,人多了你一個人不行。”
顧建華歎口氣,“那到時候肯定是找爸媽他們幫忙了。”
蘇荷,“那這還是他們幾個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