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弟媳不怎麼愛串門就在家待著。
她娘則是抽不開身。
顧母,“我們幾個在溜達。”
二姐夫打過招呼後去廚房給開了西瓜,自家後院種的,是顧母去年種西瓜留的籽。
“娘,弟妹,你們吃西瓜,不咋紅,不過挺甜的。”
“姐夫不用忙活。”蘇荷接過西瓜盤。
“你倆吃西瓜不?”問倆寶。
倆寶異口同聲,“吃。”
蘇荷就給他們拿了小一點的,“吃這個吧。”
倆寶奶聲奶氣,“謝謝媽媽。”
二姐夫,“這倆孩子真乖,還會說謝謝。”
聽聞,顧母就說了,“他們倆會說話就這樣,我跟他們爺給穿衣服,喂他們吃飯,都說謝謝爺爺奶奶。”
“那他們爺爺從地裡乾活回來,還會遞毛巾,說爺爺辛苦了。”
“可懂事了,娘也養過孩子,你大姐還有雲彩雲蘭建華,也沒見他們小時候那樣,跟我說辛苦了怎麼怎麼的。”
這話顧母沒說謊,她生的四個孩子從沒跟他們說過這些話,說爹娘你們辛苦了雲雲,從來沒有。
她倆孫兒,老頭子下地乾活回來會說爺爺辛苦了,倆人合力給爺爺打水洗臉,然後遞毛巾,她有次不小心切到手了,她倆孫兒就心疼的。
說要帶她去看醫生。
二姐夫就說,“這倆孩子從小看著就不一樣,聰明機靈。”
蘇荷覺得所謂的隔輩親就是這麼來的吧。
她家倆孩子就是嘴甜點,會說會表達,比如那次顧母切菜切到手了,小小一個口子。
等她和顧建華晚上下班回來就跟他們說奶奶受傷了,要帶去看醫生,那把顧母感動的,直說奶的心肝啊!奶的寶貝啊!
那給稀罕的。
“二姐二姐夫,九月一開學,你們不打算讓明月讀了?”
聊了幾句蘇荷問起這事。
顧二姐,“是那麼想的,你是不知道她期末考的有多差,都沒有及格。”
二姐夫,“明月說一進教室就頭疼,看到老師渾身不舒服。”
“她自己不願意去,今年六年級一畢業,她就跟我們說了,她不去讀初中了。”
蘇荷,“這還頭疼不舒服?”
這外甥女厭學有點嚴重啊。
顧二姐,“她就是不想學習,沒那腦子。”
“小學畢業也可以了,至少比我們倆強。”
蘇荷點點頭,這倒是說的沒錯。
在他們這個年代能讓孩子讀書並小學畢業的家庭,尤其農村家庭並不是很多。
彆說他們六十年代,就是到了後世八零九零年,農村很多家長讓孩子讀完小學就不讓讀了。
不過不能跟差的比啊。
有條件的話還是讓孩子多讀書好。
“小荷你跟明月說說,那孩子聽你的話。”顧二姐道。
孩子要願意上學,他們倆口子可以供,不是他們不願意,是孩子自己不願意。
每天去上學愁眉苦臉的,就像上刑的,問學校有人欺負嗎?沒有。
就是不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