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陣法一竅不通開始學習,到能夠獨立布下一個簡單的基礎陣法。
如果能在一年之內完成這一過程,就算是在陣法之道上小有天賦了,而如果能夠進一步縮短到半年之內,天賦卓絕未來可期,要是能夠在一個月內完成初次布陣,那就是陣法之道的天之驕子,將來的又一位陣法宗師了。
因為要想布陣,可不是死記硬背就夠了,如果僅僅是把那些前人記載在書籍上的陣法原模原樣刻畫出來就能夠布下陣法了,那些擅長臨摹的文人墨客甚至是製作贗品的手藝人豈不是個個都是陣法大家了?
陣法確實要背。
要記住陣法中樞怎樣構建,記住陣法紋路的走勢如何曲折……但實際上布陣時,僅僅是“畫”出來一個一模一樣陣法的可不管用。
例如《小陣精解》全篇的一個重點就是在講因地製宜。
天時、地貌、節氣、溫度、風向……等等等等一係列因素,都會影響到陣法的成型,有時候或許隻是地勢高低的差異,就導致陣紋需要做出對應的調整。
張槐穀的醫術能夠技壓京城乃至天下,足以證明他的才華絕不平庸,當年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曾心高氣傲,覺得萬般難事不過他反掌之事。
這其中的一則難事,就包括了陣法。
是的。
張槐穀曾經學過陣法,隻是沒學出半點名堂,最開始他以為是看的陣法書籍不好或者是彆人教的不好,後來換了又換還是怎麼也摸不著門檻後,才認識到人各有所長,不必強求。
有些玩意兒,學不懂就是學不懂。
就像在彆人眼裡有千難萬險的君臣佐使,張槐穀一眼就能夠看透,而在有些人眼裡隻需冥思苦想好歹就能想出個結論的陣紋變式,張槐穀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徐年從江揚郡回來後動了學習陣法的心思。
張槐穀聽他們說過在江揚郡的遭遇,隻以為是那把一郡之地都拖入大夢中的陣法讓徐小友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想要彌補,便把自己當初費了些手腳才搜集到的陣法書籍從隻能吃灰的書架角落裡拿了出來。
《小陣精解》
小陣,代表的是陣法入門。
但精解也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精解。
這可是蘊含了一位陣法宗師的陣法見解與心血的手劄。
原本隻有那名陣法宗師的弟子能有幸翻閱,但是他那弟子的命不怎麼好,遭逢意外重傷難治離死不遠,但幸運的是在臨死之際找到了剛好想要學習陣法的張槐穀。
剛剛好,他那時也還處於覺得學不好陣法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看的書不夠好的階段。
於是。
年事已高的陣法宗師用《小陣精解》換來了親傳弟子的性命,避免了把自己那一身精湛的陣法技藝帶進黃土。
張槐穀也通過《小陣精解》意識到自己不是完人,沒有再把有限的時間拿來死磕陣法。
也算是皆大歡喜了。
張槐穀喝光了一壺茶,剛好把手頭上的一本醫書也翻完了,趁著起身泡茶的間隙,他不經意從徐小友麵前路過,隨意地瞥了一眼《小陣精解》,然後隨口問道
“小友陣法學得怎麼樣了?”
徐小友拿到這本在張槐穀書房角落裡壓著吃虧的陣法書滿打滿算也就三天而已,張槐穀估摸著徐小友應該正是這也不懂那也迷茫的時候。
雖然徐小友的道修天賦空前絕後,但張槐穀自己不就是個例子嗎?
一條路走得通,真不代表另一條路也走得通。
不過正好。
張槐穀雖然沒什麼陣法才能,但當初也是死磕過《小陣精解》,雖然沒學成,多少也有點過來人的經驗見解,比內行不足,但比起一竅不通的初學者還是好上不少。
徐年苦笑道“陣法這門學問果然是博大精深,有個難點我從昨天到現在都沒琢磨明白。”
張槐穀笑著說道“哦?小友不妨說說,說不定我當初也遇到過類似的難點,所以探求過答案,能為小友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