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郊區的夜色掩蓋下,距離梵蒂岡城數十公裡外的一處偏僻莊園內燈火通明。這裡是意大利政府為絕密會談準備的場所,四周環繞著密林,電子屏障與物理崗哨構成了雙重警戒網。
裝飾考究卻不過分奢華的小型會議室內,燈光柔和。長方形的胡桃木桌一端,坐著德國總理伊琳娜·馮·霍亨索倫。她已換下了見教皇時的莊重套裝,一身剪裁完美的海軍藍裙裝,既顯乾練又暗含威嚴,金色的盤發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鷹徽項鏈靜靜垂落。她身後,兩名如同雕塑般矗立的德國特勤人員氣場強大。
另一端則是意大利的總理米切爾·德拉瓦虛構)和意大利極右翼聯盟黨領袖,目前擔任國會議員的馬泰奧·薩爾維尼。
米切爾·德拉瓦總理約莫六十歲,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麵容帶著政客特有的圓滑與疲憊。他慢條斯理地攪拌著麵前的意式濃縮咖啡,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眼神卻在伊琳娜和薩爾維尼之間微妙地遊移。他代表著意大利官方的謹慎立場。
“總理閣下,國會議員先生,”伊琳娜的聲音清晰悅耳,帶著德語特有的力量感,但語氣平靜無波,“德法新歐盟的框架相信二位都已詳細了解。它摒棄了布魯塞爾繁文縟節的官僚體係,旨在構建一個真正高效的、以實際發展為核心的歐洲共同體。免費的聚變能源網絡、智能技術共享、共同防禦體係……這些都是我們為未來成員準備的鑰匙。”
她輕輕推過桌麵上一枚小巧的全息徽章,徽章投射出德法新歐盟的簡化標誌——糾纏的黑鷹與鳶尾花。“意大利,作為歐洲曆史與工業的基石之一,理應在新秩序中占據重要席位。”
國會議員馬泰奧·薩爾維尼則完全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他身體前傾,雙手按在桌麵上,仿佛隨時要站起來發言。這位以強人姿態示人的政治明星,眼中燃燒著對國家重振的渴望和對舊歐盟的深惡痛絕。
“伊琳娜總理說的很對!”薩爾維尼迫不及待地接過話茬,他試圖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但語速和音調都暴露了他的急切,“意大利已經受夠了布魯塞爾那群官僚的指手畫腳和‘政治正確’的枷鎖!看看現在的意大利:年輕人失業、能源價格飛漲、街頭被無休止的爭吵和移民占據!我們需要的是改變!是像德國一樣撕毀那些該死的條約,拿回屬於我們的控製權!”
他指向自己胸膛,仿佛在向選民發誓:“加入新歐盟,意大利將獲得新生!我們不能再猶豫了!總理,現在是做出決斷的時候了!”
伊琳娜隻是微微側目,看著薩爾維尼激動的演說。她的碧藍眼眸如同平靜的湖麵,看不出任何波瀾。她對薩爾維尼的“熱情”表示欣賞,卻也僅此而已。
德拉瓦總理臉上笑容不變,端起咖啡杯輕啜一口,巧妙地隔開了薩爾維尼的鋒芒。
“親愛的薩爾維尼,我理解你的急切,”德拉瓦總理的聲音慢悠悠的,帶著安撫的腔調,“但國家決策,尤其關乎未來數十年的戰略走向,需要的是審慎。正如曆史上我們兩次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卻……並非都完美的選擇暗指意大利在一戰和二戰)。”他巧妙地提醒著意大利在關鍵時刻的“不靠譜”曆史。
他轉向伊琳娜,笑容中多了幾分商人的精明:“新歐盟的理念令人印象深刻,伊琳娜總理。但坦白講,意大利的經濟結構、社會問題都與德法有諸多差異。我們需要看到更具體的,比如說,‘量身定製’的過渡計劃?比如能源網絡如何無縫接入我們的基礎設施?智能技術改造老舊工廠的成本分擔?還有……如何應對可能來自倫敦和華沙方麵的……壓力?”他的問題如同軟釘子,意在試探伊琳娜的誠意和代價,而非真正的熱情。
伊琳娜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她太熟悉這種討價還價的戲碼了。意大利的加入?對德法同盟的核心利益來說,錦上添花可以,但並非雪中送炭。一個曆史上屢次關鍵時刻掉鏈子、國內政局混亂又缺乏堅定改革決心的國家,其戰略價值需要重新評估。吸納它固然能沉重打擊舊歐盟的威信,但隨之而來的包袱和不確定性也需要考慮。
她身體微微後靠,姿態優雅而疏離:
“德拉瓦總理的顧慮是現實的。新歐盟追求的是共同發展,而非單方麵的犧牲援助。具體的合作細節,自然需要兩國專業團隊進行深入的技術性磋商。”她的語氣官方而缺乏溫度,“比如能源接入,當然要考慮國家差異,但核心技術框架統一是不可更改的前提。至於成本分擔……效率的提升最終會覆蓋一切合理投入。至於壓力?”
伊琳娜那雙銳利的眼睛掃過兩位意大利人,帶著一絲冷意:“真正的力量從不畏懼壓力。德國退出舊歐盟時承受的壓力遠超你們想象。而我們現在不僅站穩了,還重塑了歐洲力量的版圖。意大利想獲得新生,而不是繼續在舊秩序的餘燼下苟延殘喘,就必須展現出匹配這份雄心的決斷力和……敢於承受暫時陣痛的勇氣。畢竟,”她頓了頓,語氣帶上了一絲微妙的、幾乎可以忽略的輕蔑,“機會並非永遠等待遲到者。”
她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的優惠承諾。話語的核心就是:加入可以,但要按德法的規矩來,並且準備好承擔風險。至於回報?那取決於意大利自己在新秩序中的表現了。
伊琳娜巧妙地回避了薩爾維尼的催促,讓球再次回到了意大利人,尤其是德拉瓦總理的腳下。會談在一種表麵和諧、內裡暗潮湧動的微妙氣氛中繼續。伊琳娜的耐心足夠,她的目光早已越過眼前搖擺的意大利人,投向更遠的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