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和李泰是長孫皇後所生,都是嫡子。
朱高熾和朱高煦同樣也是太子正妃徐氏所生,也都是嫡子。
換言之,李承乾和李泰的故事,完全有可能發生在朱高熾和朱高煦的身上!
朱棣額頭上的汗水越來越多了。
“父皇,兒臣……真沒想過那麼多。”
朱元璋了然的點頭。
“這是自然,畢竟朕還沒死呢,也輪不到你來考慮繼承人的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說到這裡,朱元璋加重了語氣。
“但你確實應該好好考慮一下了。”
朱棣低下了腦袋。
“兒臣明白了。”
當天晚些時間,東宮之中。
朱高煦興衝衝地來到朱棣的書房,對著朱棣笑道
“爹,孩兒今天又去練兵了!”
“您不知道,那些新的火槍兵訓練起來其實也是……”
朱高熾突然意識到了不對勁,有些疑惑。
“爹?”
朱棣安靜地注視著朱高煦。
徐氏給朱棣生了三個兒子,但朱棣最疼愛的不是嫡長子朱高熾,也不是三兒子朱高燧,而是這個二兒子朱高煦。
朱棣能從朱高煦的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模樣。
朱高煦明顯有些不安,道
“爹,孩兒是做錯了什麼事情嗎?”
朱棣突然笑了起來,道
“孩子,你很喜歡當一名大將軍,對嗎?”
朱高煦聞言,立刻激動起來。
“爹,孩兒做夢都想當一名大將軍。”
朱棣微微一笑,伸出手。
朱高煦愣了一下,正色道
“爹,我都二十歲了!”
朱棣依舊微笑,手沒有收回來的意思。
朱高煦一臉無語,默默地將頭伸了過去。
朱棣摸了摸朱高煦的腦袋,微笑道
“那你以後就當一名大明真正的大將軍吧,孩子。”
看著朱高煦高高興興地離去,朱棣將身體微微後仰,靠在椅背上,一聲輕歎。
你也隻能當大將軍了,孩子。
或許,將來運氣好,還能在海外弄塊領地,當個藩王?
但大明的皇位,從此就和你無緣啦,孩子。
大漢世界之中,劉邦表情微妙。
“李旦是誰來著,這大唐的關係亂七八糟的,朕都有點迷糊了。”
陳平答道
“陛下,李旦是李治和武則天生的最小兒子,之前死掉的那個李顯是他的三哥。”
蕭何補充了一句。
“李治死後,先是哥哥李顯繼承皇位,不久之後武則天廢掉李顯,讓弟弟李旦當了皇帝。”
“故而神龍政變的時候,大臣們先擁立李顯,因為李顯是李治遺詔裡的繼承人。”
曹參接著道
“但李旦畢竟當年也當過一段時間的皇帝,所以在李顯死後,李旦第二次複位也能算名正言順,無可指摘。”
劉邦揉了揉太陽穴。
“所以就是武則天的三兒子和四兒子輪流當皇帝嘛,那大兒子和二兒子呢?”
陳平聞言不由一滯,這視頻之中也沒說啊。
想了想,陳平道
“應該是死了,按照武則天的手段來說,或許這兩個兒子就死在她這個親生母親手裡也不一定。”
坐在劉邦身後的皇後呂雉聽到這裡忍不住了,道
“陳大人怎麼能說這種話?母親怎麼會殺兒子呢!”
還沒等陳平說啥,劉邦就嘿嘿一笑。
“這武則天為了陷害王皇後,可是把剛剛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女兒都捂死了。”
“彆的母親不會害兒子,但武則天這個母親,確實不好說。”
呂雉聽完之後明顯很生氣,直接站起來離開了大殿。
劉邦也不著惱,用玩味的表情看著呂雉離開,然後又轉過頭瞧了劉盈一眼。
劉盈依舊板正地坐在那裡,也不知道這位大漢太子心裡在想什麼。
劉邦目光移回金幕,良久之後一聲長歎。
“朕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何之前那些國君都喜歡自稱‘寡人’。”
“當坐到了這個位置之後,確實就是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啊。”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李治和武則天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其中大兒子李弘最為賢明,據說有明君之相,也是很長一段時期的太子。】
【但李弘成年之後,因看不慣武則天的做法,多次和武則天發生衝突,最終在二十出頭的年紀暴病而亡。後世許多人認為,李弘是被武則天用陰私手段害死的。】
【李弘死後,二兒子李賢被立為新太子。李賢人如其名,同樣非常賢能。武則天察覺到這一點之後,利用權力多方打壓李賢,最終逼迫李治廢掉了李賢的太子之位,逼得李賢不得不自殺。】
【李弘和李賢死後,剩下的李顯和李旦這兩個親兒子,被武則天刻意地培養成了廢物,成為了武周代唐的墊腳石。】
【故而,李旦雖然第二次繼承了皇位並擁有了真正的皇權,卻因為缺乏能力,沒有辦法做好一個合格的皇帝。】
畫麵之中,李旦正在和群臣議事。
“請陛下聖裁!”
李旦聞言,臉上露出遲疑表情。
過了片刻,李旦看向一旁的太子李隆基。
“隆基啊,這件事情你覺得如何?”
李隆基忙道
“父皇,兒臣覺得姚崇說得沒錯,確實應該這麼辦。”
李旦哦了一聲,點頭道
“那就……等等,先不著急。”
“朕等會找太平入宮,再問問她的意見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群臣聞言,不由啞然。
李隆基忍不住道
“父皇,此乃國事,姑姑她一名女子,何必事事參與呢?”
李隆基話音剛落,旁邊的宰相們就七嘴八舌地開口了。
“太子殿下此言不妥。”
“鎮國公主乃是有大功於陛下的,陛下垂詢公主,也是理所當然。”
李隆基聽著,臉色明顯發青。
李旦順勢道
“那就這麼辦吧!”
【李隆基雖然當上了太子,但他卻要麵臨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曾經的盟友,親姑姑太平公主。】
【在政變一事中,李隆基事實上隻是衝鋒陷陣的猛將,太平公主才是真正了強大力量的幕後主宰。】
【故而在李旦成功登基後論功行賞,七名大唐宰相之中竟然有五名是由太平公主所舉薦的。】
【加之皇帝李旦能力不足生性懦弱,凡遇到國事都會習慣性地先找太平公主商議之後再做決定,導致太平公主在朝廷之中權勢極大,明顯壓過了李隆基這個正牌太子。】
【雙方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越發激化,僅僅一年的時間就爆發了。】
畫麵中,太平公主帶著一群侍從出現,將正準備上朝的大唐宰相們攔住。
姚崇見狀,皺眉道
“公主這是何意?”
太平公主盯著姚崇,淡淡道
“本宮覺得,太子德不配位,大唐是時候換一位新太子了,還是讓李成器皇子當太子更好一些。諸位宰相覺得呢?”
幾名忠於太平公主的宰相自然是連聲讚同。
便在此時,突然傳來一聲厲喝。
“公主殿下,簡直是無理取鬨!”
鏡頭立刻轉到了開口之人身上。
【大唐宰相,宋璟。】
宋璟站了出來,冷聲道
“公主殿下,您雖是陛下親妹,但畢竟沒有坐在龍椅之上!”
“殿下如何能憑自身好惡,替陛下擅行廢立之事,真以為您是大唐女皇不成!”
“若此事被陛下所知是什麼後果?請公主殿下自行思量!”
宋璟一番義正言辭的嗬斥,讓太平公主不由心虛,過了片刻後訕訕一笑。
“是本宮冒失了。來人,起駕回宮!”
【在宋璟的言辭阻止下,太平公主這一次對李隆基的發難宣告失敗。】
【此事過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正式公開,支持雙方的大臣在朝堂之中也是勢如水火,大唐朝政變得無比混亂。】
看到這裡,漢武帝忍不住冷笑一聲。
“這些個女流之輩,總是想要搞亂朝政!”
“哼,什麼狗屁巾幗不輸須眉,也就沒腦子的女人才信!”
麵對漢武帝的銳評,劉據忙道
“父皇所言極是!”
金日磾依舊安靜地侍立一旁,腦海中又浮現出一段曆史。
漢武帝當年之所以登基,是因為迎娶了自家姑姑,大漢館陶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
但在登基之後,這位大漢館陶長公主行事跋扈,喜歡乾涉朝政安插親信。
皇後陳阿嬌同樣繼承了母親的性格,行事作風都極為霸道,讓後宮之中頗多怨言。
於是漢武帝就扶立了另外一名女子衛子夫為皇後,廢掉了陳阿嬌的皇後之位。
館陶長公主也由此失勢,被排除出了大漢的權力核心。
但即便是在館陶長公主失勢之後,漢武帝表麵上對其還是畢恭畢敬。
今天聽著漢武帝這一番話,金日磾覺得,應該就是衝著館陶長公主和陳阿嬌去的。
漢武帝看了一眼劉據,叮囑道
“爾要記住,將來絕對不能讓女子獲得權力,不然就是如同這武則天、韋氏以及太平公主一般,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劉據唯唯諾諾。
唐初世界之中,皇帝李淵看到這裡,表情也是有些微妙,瞅了一眼李世民。
“世民啊,你這個孫子李旦,當皇帝似乎不太行!”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