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趕忙開口道
“皇爺爺,爹他不是前幾天剛剛出征蒙古了嗎?”
朱元璋這才回過神來。
就在前幾天,朱棣和藍玉率領著一支大軍,浩浩蕩蕩地北伐去了。
這一次北伐的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消滅韃靼,第二個是消滅瓦剌。
藍玉率領的右路軍自大寧出發,負責韃靼方向。
朱棣率領的左路軍從山西大同出發,負責瓦剌方向。
朱元璋哼了一聲,看著朱高熾道
“既然你爹不在,那就由你來說說你的想法吧。”
朱高熾“……”
朱高熾思考了一會,非常認真地開口道
“皇爺爺,孫臣覺得,對於華夏的老百姓來說,和平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朱元璋嗯了一聲,道
“那你覺得,要如何才能獲得和平呢?”
朱高熾道
“孫臣覺得,應該要對內休養生息,對外止兵戈休戰,這樣老百姓自然就能獲得和平了。”
朱元璋嗬嗬一笑,毫不猶豫地給出了對這個答案的點評。
“愚蠢!”
朱高熾頓時呆滯。
朱元璋撫著胡須,淡然道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你隻要弱小了,敵人就會來侵犯你。看了這麼多期盤點視頻,難道心裡還沒點數嗎?”
“真正的和平,從來都不是靠忍讓獲得的,而是靠強大的武力!”
“就好像如今的大明,誰來敢侵犯大明?他們不敢,是因為大明和朕喜歡不動兵戈嗎?”
“不,是因為他們知道朕的大明無比強悍,隻要敢侵犯大明,大明的大軍分分鐘就會把他們給踏平了!”
朱高熾目瞪口呆,心中的想法顯然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喃喃自語。
“強大,才有和平?”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著朱高熾語重心長地開口。
“你的廟號是仁宗,足以證明你確實不喜歡打仗。”
“但軍隊這種東西,從來都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不喜歡打仗可以,但一定要對軍隊多加訓練,要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不然,就會像盤點視頻之中的土木堡之變一樣,大明本來才是更強的一方,卻被瓦剌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難道你還想要讓你的孫輩,你的後人因為你所謂的不動兵戈,承受土木堡之變那樣的苦難嗎?”
“朱高熾,皇帝可以仁慈,但也必須在關鍵時刻提得動刀,打得了仗!”
聽著朱元璋的當頭棒喝,朱高熾渾身發抖。
“多謝皇爺爺教誨,孫臣明白了。”
朱元璋看著朱高熾的表情,微微點頭。
“總算還是孺子可教,對了,你體重多少了?”
朱高熾表情頓時變得尷尬。
“這個……前兩日測量過了,應該是兩百九十三斤。”
朱元璋大怒,一拍桌案。
“怎麼才減了這麼點?朕警告你,若是不能保持在兩百斤以下,將來這個大明太子你就不要當了!”
朱高熾傻眼了。
彆人不能當太子,那都是因為能力不行,德行不彰。
我朱高熾,不會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因為過於肥胖而當不上皇太子的吧?
這要是流傳下去,豈不是成為了千古笑料?
朱高熾一想到這裡,頓時整個人都繃緊了。
胖就算了,天天被人嘲笑也就算了。
但被子孫後代生生世世嘲笑,那可不行!
朱高熾深吸一口氣,果斷做出決定。
從今天開始,每天至少要把飯量減少……一成!
不,兩成!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感慨一聲。
“沒想到,朕曾經親眼目睹過的戰爭慘烈情形,竟然這麼快又在大唐出現了。”
當年隋末大亂,李世民跟隨李淵起兵,打遍了長江以北,見識過無數戰爭導致的慘劇。
這也讓李世民堅定了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讓大唐變得強大起來。
隻有強大的大唐,才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群臣看著金幕之中的景象,表情也都非常複雜。
這場巨大的叛亂,關係到的可不僅僅是普通的老百姓。
連長安和洛陽這種大唐最大的城池都被叛軍占據了,在場這些貞觀群臣的孫輩們,必然也卷入了這場浩劫之中。
甚至,可能死的比普通老百姓還要慘!
叛軍入城,最喜歡搶的就是那些有錢的大臣,最喜歡睡的也是大臣家裡的那些大家閨秀!
魏征表情嚴肅,正色道
“陛下,還請一定要嚴厲控製番將,絕對不能允許讓這種事情再發生了。”
群臣紛紛讚同,附和者極眾。
就連李承乾和李泰兩人,也是異口同聲,一口一個“非我族類”。
大家是真被安祿山和安慶緒這對父子搞出心理陰影來了。
李世民沉吟不語。
李世民是非常清楚什麼叫做“層層加碼”的。
一旦李世民點頭通過這個政策,哪怕李世民規定的政策是“番人不得成為一方主將”,下麵的官員們也會層層加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最終的結果就是,番人將官在大唐軍中會被無比歧視。
彆說當主將了,恐怕連一個最小的裨將都撈不到!
可要是不給番人一點好處,那人家又憑什麼承認李世民這個天可汗,憑什麼給大唐賣力呢?
就在李世民心中苦惱不已的時候,一個聲音響起。
“父皇,兒臣覺得,或許不必如此過激。”
李世民抬頭看去,有些意外。
是李治。
“為善,你說說你的想法。”
李治明顯有些緊張,因為此刻大臣之中,許多人正對李治怒目而視。
大家現在團結一心對番人喊打喊殺,眼看陛下就要接受了。
你這晉王,居然跳出來反對?
其心可誅啊!
李治深吸一口氣,硬著頭皮開口道
“父皇,兒臣是覺得,即便是在安祿山的叛亂之中,也同樣有許多番人將領為大唐而戰的。”
“像高句麗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突騎施人哥舒翰,還有突厥人仆固懷恩等等,不都非常堅決的抵抗安祿山,站在朝廷這一邊嗎?”
“朝中諸位大人,若是僅僅因為安祿山一個番人敗類,就把所有的番人種族一棍子打死,豈不是違背了父皇心懷天下的初衷?”
“父皇說過,天可汗是草原的天可汗。大唐皇帝既然是天可汗,就應該以天可汗的姿態來對待番人。”
“順從大唐統治的,賞。不順從者,殺!”
“這才是真正能讓草原諸多番人種族心服口服的統治方式,不知父皇以為如何?”
李世民又一次的意外了。
這還是曆史上那個擅自殺害投誠大唐數十名西突厥高層貴族的李治嗎?
李治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非常誠懇地開口。
“兒臣也知道,兒臣在盤點視頻之中犯了錯誤。”
“但先賢有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李世民點了點頭,露出欣慰的笑容。
“為善啊,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朕很高興。”
說完,李世民轉頭看向李承乾和李泰,將這兩人嗬斥了一番。
“爾等兩個,說話的時候要過過腦子,不要聽風就是雨的。”
“大唐的皇帝和草原的天可汗,這是每一個坐在龍椅之上的人必須要關注的身份。”
“哪一個身份做不好,都不會有強悍的大唐!”
“要向為善多學習,碰到事情要從大局去考慮。”
李承乾和李泰兩人隻能唯唯諾諾,心中極其無語。
本來想著,隨大流說話,不說有功至少也是無過吧?
現在倒好了,還是被父皇給狠狠地訓斥了一番。
還是讓李治這小子撿了便宜!
李承乾和李泰心中都有些恍惚。
難道李治這小子真的如盤點視頻之中所言,強悍到這種程度?
李世民目光看向了長孫無忌。
“諸位卿家,爾等覺得為善的話如何?”
長孫無忌心中頓時湧起幾分無奈。
陛下,您剛剛對三位皇子說的話,我們又不是瞎子,難道還不知道您的態度?
長孫無忌立刻斬釘截鐵地開口道
“晉王殿下所言極是,咱們還是不能因小失大,因為一個安祿山而將所有的番人將領排擠在外。”
李績看了一眼長孫無忌,表情古怪。
這個長孫無忌,真不愧是陛下的頭號貼心人啊。
李績大義凜然地開口。
“晉王殿下之言,振聾發聵,讓老臣深感之前認知不足。”
“確實番人之中也有不少忠於大唐的,不可一概而論。”
眾人一看,好嘛,文官武將的頭號大佬都這麼表態了,那還能咋辦?
於是眾人自然也是一片附和之聲了。
另外一個世界之中,漢武帝看著眼前的這一幕,陷入沉默之中。
良久,漢武帝才開口道
“百姓的生活,當真因為戰爭而變成如此艱苦嗎?”
大漢眾臣聞言,許多人欲言又止。
其實,不僅僅是大唐苦,現在的大漢也很苦!
漢武帝為了出征匈奴,大量的國家資源都供應到了戰爭方麵。
這也導致,大漢國家之中的老百姓,生活水平遠遠不如文景之治時期。
大漢老百姓也不是不識大體,都知道打跑了匈奴,大家才能過上真正的和平。
問題在於,漢武帝發動戰爭實在是過於頻繁了!
匈奴確實是被打得退出了漠南草原,然而漢武帝依舊沒有就此止步。
大漢如今依舊在不停對漠北、西域等地發動戰爭。
這種純粹的開疆拓土,實際上隻對漢武帝一個人在曆史上的名聲有幫助。
而大漢的老百姓,在支持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之後,生活水平已經下滑到了一個非常困窘的地步。
太子劉據硬著頭皮,開口道
“父皇,從兒臣掌握的情況來看,如今的大漢,或許需要一定程度的休養生息了。”
劉據說話時,有些擔心地看了一眼衛青和霍去病。
霍去病正想開口,被衛青狠狠地瞪了一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霍去病翻了個白眼,閉上嘴巴。
對霍去病來說,他的心中隻想著打仗。
匈奴不滅,何以家為!
其他的事情,壓根就不在霍去病的考慮範圍之內。
這位冠軍侯,就是一個最純粹的武人。
腦子裡,除了打仗還是打仗!
衛青開口道
“陛下,臣也覺得,北方邊郡的民眾,生活確實是因為連年戰爭而變得過於辛苦了。”
“還請陛下給他們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讓大漢的百姓緩一緩吧。”
衛青和霍去病不一樣。
衛青以前的生活是非常貧困的,還給公主當過養馬的家奴。
後來是因為姐姐衛子夫成為了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後,衛青才得以飛黃騰達,成為大漢君候,迎娶大漢公主,走上人生巔峰。
衛青有過底層生活的貧困經曆,他自然就能體諒底層的老百姓。
而霍去病就不同,他的母親衛少兒是皇後衛子夫的二妹,霍去病小的時候衛子夫就已經入宮得寵,在衛子夫的照拂下,霍去病的人生順風順水,少年時期就已經是漢武帝皇宮之中的親衛。
十八歲時更是在漢武帝的允許下,獨立率領一支偏師跟隨衛青出征,從此踏上了建立赫赫戰功的道路。
故而,缺乏底層體驗的霍去病,對老百姓也就沒有太多的感同身受和體恤之心。
漢武帝聽完衛青的話之後,默然片刻,道
“朕明白了。”
“傳令下去吧,對匈奴的戰爭,先暫停一段時間。”
漢武帝話音落下,群臣頓時都鬆了一口氣。
“陛下仁慈!”
“得陛下為皇帝,乃是大漢之幸。”
不少大臣,也將讚許的目光投向劉據。
若不是這位太子殿下仗義執言,恐怕陛下還不會做出這種決定。
太子殿下,真是一個仁德之君啊。
江充表情冰冷地看著這一幕。
劉據不喜歡江充,這是人儘皆知的事情。
故而,江充此刻的心中,不免多出了幾分緊迫感。
但……
江充目光移到衛青和霍去病身上時,不免多出幾分無奈。
太子劉據,乃是皇後衛子夫所生。
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
霍去病,是衛子夫妹妹的兒子。
有這兩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保護和支持,任何人都不可能撼動劉據的地位!
江充深吸一口氣,心中不由遺憾。
之前出征草原的那場重病,怎麼就沒把霍去病給帶走呢?
隻要霍去病死了,再等個十年八年,衛青也應該老死了。
那時候,江充就能從容應對劉據!
江充心中無奈,不由恨透了蘇武。
就是這個蠢才,竟然把霍去病給救下來了!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前線的混亂立刻就引起了節度使們的警惕,他們紛紛上奏章給長安方麵。】
【李亨也意識到了不對,於是他便派出了一個宦官魚朝恩作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用以監督九路節度使作戰。】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李亨又弄出了一個幺蛾子。】
畫麵中,李亨看著奏折,沉吟片刻,開口道
“諸位卿家,李光弼上奏章說,史思明最近在河北地依舊招兵買馬,恐怕還是有不臣之心,爾等怎麼看?”
在李亨麵前,宰相崔圓和宦官李輔國對視一眼,異口同聲。
“陛下,史思明乃是跟隨安祿山的亂臣賊子,應該將其誅殺!”
李亨露出滿意表情,緩緩點頭。
“好好,爾等安排一下,就利用內應把史思明給做掉吧。”
【李亨錯誤的估計了史思明對河北藩鎮的掌控力,他派出的宦官烏承恩以及收買的河北叛將阿史那承慶兩個人確實暗中活動,但卻被史思明給發覺了。】
畫麵一轉,烏承恩和阿史那承慶兩個人被五花大綁,跪在了史思明的麵前。
史思明憤怒地質問著。
“我本有心投降朝廷,為何爾等還要苦苦相逼?”
烏承恩連連求饒。
阿史那承慶卻自知難逃一死,當即冷笑道
“史思明,爾隻不過是假裝投降大唐,此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又何須做此言論,簡直令人作嘔!”
“今日耶耶失敗,你殺了耶耶也就是了!”
史思明哈哈大笑。
“沒錯,老子確實就是假意投降大唐。既然被那小皇帝給看破了,老子繼續反了大唐又如何?”
【史思明殺掉了烏承恩和阿史那承慶,在假意投降大唐半年之後,又一次地舉起了反旗。】
【李亨得知消息之後大驚,竟然又暗中派出使者聯絡史思明,希望用更多的好處穩住史思明。】
【然而此刻史思明已經鐵了心,雙方之間更無緩和餘地。】
【便在此時,大唐九路節度使圍攻鄴城的戰鬥也爆發了。】
畫麵中,在鄴城郊外,大唐官軍和叛軍展開了激烈交鋒。
官軍方麵士氣極盛,箭矢猶如雨點一般落入叛軍的陣型之中,將叛軍一片片的射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戰線的最前方,官軍還在不斷地衝擊著叛軍的防線,將叛軍衝得搖搖欲墜。
“殺!”
一名大唐將軍策馬而來,猶如虎入羊群,直接將叛軍殺得抱頭逃竄。
【十月,郭、魯、季、崔等部先後北渡黃河,並李嗣業所部大敗安慶緒親領七萬兵馬,克衛州。旋又趁勢追擊,在鄴城西南愁思岡擊敗安軍,先後共斬其三萬餘人。】
【整整損失了十萬大軍的安慶緒不得不逃回鄴城之中,並派人向史思明求援。為了保住性命,安慶緒不惜將燕國皇位讓給史思明。】
【史思明得知消息之後,便率領步騎總計十三萬兵馬,趕赴鄴城支援。】
鄴城北方,一支大軍滾滾而來,上麵打出的旗幟分彆是“燕”和“史”,正是史思明的主力軍隊。
九路節度使見狀,立刻聚集在一起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