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漢公!你告訴他,本單於馬上就向長安大漢天子上表,讚揚他。”
使者目光一轉,從懷裡拿出一份奏章,笑道:
“何須單於費神?不瞞單於說,這奏章我們都已經寫好了,還請單於在上麵用印便是。”
匈奴單於哈哈大笑。
“好好好,這樣更好,更方便!”
……
【王莽為了彰顯“四夷臣服”的功績,便派出大量使者前往匈奴、羌、鮮卑等異族之中,以金銀寶物美人收買這些異族的首領。】
【於是異族們也紛紛上奏章,對安漢公王莽的功績大加褒揚。】
【等此事傳遍天下之後,天下人無不認為安漢公便是大漢英豪,是蕭何、韓信、曹參等開國賢臣的綜合體。】
【在這樣巨大的聲望推動下,無論是小皇帝劉衎還是太皇太後王政君,都不得不選擇“順應民意”。】
一名使者捧著旨意,高聲宣讀。
“……安漢公王莽,功在社稷,朕心甚慰,特加九錫,以表彰其功!“
王莽聞言,趕忙單膝跪地。
“臣惶恐,敬謝陛下、太皇太後之恩典!”
這九種帝王的賞賜,分彆是:
1,車馬。金車大輅,兵車戎輅,玄牡二駟(黑馬八匹),表彰“其德可行”。
2,衣服。袞冕之服,還有配套的紅色靴子,表彰“為國安民”。
3,樂縣。賜予超過諸侯規格的樂器,表彰“使民和樂”。
4,朱戶。大門可以漆成紅色,表彰“能治民者”。
5,納陛。登殿朝見時有單獨的特殊陛級和座位。表彰“能進善者”。
6,虎賁。守門虎賁衛士三百人,表彰“能退惡者”。
7,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表彰“能征不義者”。
8,斧鉞。禦賜斧鉞,表彰“能誅有罪者”。
9,秬鬯。一種特製的、祭祀典禮專用的香酒,表彰“孝道備者”。
畫麵中,王莽穿著特製的袞服,接受群臣們的恭賀,笑容滿麵。
【九錫之禮,古而有之。九錫,在秦朝之前為“九賜”,到了西漢時才以“九錫”流傳下去。】
【自周公旦定禮起,帝王們就經常用九錫之禮來賞賜大臣。】
【但在那之前,從未有任何一名大臣能獲得全部九種賞賜。】
【王莽,由此成為了華夏曆史以來第一個“加九錫”的臣子。】
【後世的華夏篡位帝王們也紛紛效仿,讓“九錫”這個原本象征著榮耀的賞賜,成為了篡位者的代名詞。】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皺眉搖頭。
“九賜?這個王莽,還真是膽大包天啊。”
扶蘇吃驚地開口:
“九賜合一,就是帝王之禮。”
“將九賜分開賞賜給臣子,代表著帝王願意給臣子們一部分權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