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易更改,並非好事!”
曹參的反對,也得到了不少臣子支持。
陳平正色道:
“臣能體會陛下對奸臣的憂慮,但昏君的危害比之奸臣反而要更大許多。”
“臣子之間是可以相互製衡的,可皇帝若是權力過大,誰能製衡呢?”
劉邦聞言,臉上也露出了躊躇的表情。
曹參陳平等人說的,其實也沒錯。
君權和相權,原本就是一個動態博弈的機製。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從皇帝的角度和臣子們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實屬正常。
但劉邦已經下定決心,開口道:
“無妨。若是將來的大漢皇帝不中用敗了家,那葬送的也是朕劉家的社稷,爾等無需擔憂!”
劉邦這句話直接堵死了群臣。
隻有蕭何表情依舊鎮定,對著劉邦道:
“不知陛下想要采用什麼樣的製度呢?”
“是打算設立軍機處嗎?”
“若是打算設立軍機處的話,臣可以現在就著手,過幾天應該就能有一個初步方案送到陛下麵前了。”
劉邦正想點頭,突然又頓住。
軍機處是怎麼辦公的,劉邦通過金幕乾隆篇當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軍機大臣在皇帝麵前簡要說出奏章內容,由皇帝批示之後軍機處立刻發往各部門各地進行處理。
這樣一來,滿清皇帝處理政務的壓力,就比大明朱元璋時期要小很多。
但問題是……
大漢的情況不一樣!
由於劉邦用的是黃老學派,講的是垂拱而治。
故而,大部分的政務都是由蕭何這個丞相會同曹參、陳平等一乾重臣就處理完畢了。
隻有特彆重要的國家大事,才會呈遞到劉邦這邊,由劉邦作出決定。
這樣一來,劉邦每天處理政務的時間其實是很短的,不忙的時候一個時辰就完事,忙的時候也就兩三個時辰。
要是把軍機處搞出來,丞相名存實亡,這些政務可就要由軍機大臣一條條擺在劉邦麵前,讓劉邦處理了。
那劉邦一天一個時辰是想都彆想,起碼也得三個時辰起步吧?
這工作量直接增加兩倍……
劉邦想到這裡,頭皮突然有些發麻。
他也不可能讓軍機大臣自行處置小事,再將大事上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