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爆發在一座原本籍籍無名,但從今以後卻注定載入史冊的城池——順昌。】
鏡頭一轉,一名大宋將軍出現在畫麵中。
【大宋汴京副留守,劉錡,時年四十二歲。】
劉錡並非籍籍無名之輩,他出身大宋將門,是北宋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的兒子。
他相貌英俊,聲如洪鐘,有一手精湛射術。
年少時劉錡曾經當眾表演射術,先一箭將大水缸射穿一個洞,有水激射而出。
緊接著劉錡又一箭射去,箭矢直接將上一箭射出來的洞完全堵住,沒有一滴水流出。
成年之後劉錡參軍,多次和西夏軍交戰,殺得西夏邊軍人頭滾滾。
當時,靠近大宋邊境的西夏老百姓們最經常掛在嘴邊製止孩子哭鬨的口頭禪是:
“你再哭,宋國劉錡都護就要來把你抓走了!”
後來,劉錡率軍參加了張浚指揮的富平大決戰。
在那場決戰中,劉錡率領涇原路宋軍奮勇作戰,殺傷大量金國精銳騎兵,還射瞎了金國勇將韓常的一隻眼睛。
但由於張浚指揮不當,富平大戰以失敗收場,劉錡隻能退入四川,改受大將吳玠指揮。
在仙人關之戰中,劉錡和吳玠順利會師,大破兀術。
趙構得知劉錡戰績之後,將劉錡召往臨安,先後出任帶禦器械、江南東路馬步軍副總管等職務。
嶽飛第二次北伐期間,負責護衛趙構安危的大將楊沂中奉命領兵北伐策應嶽飛,接替楊沂中保衛趙構人身安全的就是劉錡。
這一次議和交割,趙構特地讓劉錡從臨安千裡迢迢北上去駐守汴京,也不願意讓距離最近的嶽飛北上,也足以證明趙構對劉錡的信任。
此次劉錡統帥的是嶽飛老上司、大宋名將王彥創建的“八字軍”。
共有兩萬戰兵,一萬七千青壯輔兵,以及三千易殿司人手,並攜帶所有家眷同行。
趙構給劉錡的命令是“以軍隊守汴京,以家屬駐順昌”,讓汴京重新發展成為一座繁華的城池。
但計劃沒有變化快。
劉錡剛剛出發不久,就已經得知了金國背盟,兀術主力南下的消息。
若是換了劉光世或者張俊來領兵的話,那肯定掉頭就直接跑回長江以南了。
但劉錡不同。
劉錡得知消息之後,反而催促部下北上,想要搶在金軍之前進入汴京。
在渦口吃飯的時候,一股大風突然刮來,將剛剛紮好的營帳刮飛。
諸多部下都覺得這是不祥之兆,劉錡反而大笑道:
“此賊兆也,主暴兵,我等當日夜兼程北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