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正好七個國家嗎?
其餘的國家,如奧斯曼土耳其、奧地利帝國等,雖然也曾經是傳統強國,但卻因為趕不上工業革命的時代浪潮,落伍了。
這不就是春秋時期一度稱霸,最後卻衰落下來,被無情滅國的吳國、越國嗎?
華夏的曆史實在是太過厚重了,任何一件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對華夏而言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在場的大清君臣,即便最年輕的弘曆也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自然能立刻領會到康熙的意思。
胤禛神情凝重,摸著鼻子。
“戰國時代啊……父皇這個比喻,兒臣徹底明白了。”
“這個世界上除了七大強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其實就類似於戰國時代的東胡、西羌、西南夷和百越!”
“大清要做的,就是遠交近攻!”
康熙欣慰一笑。
“沒錯,遠交近攻,當年大秦的製勝法寶!”
在秦昭王贏稷任用範睢為相之後,遠交近攻就成為了大秦的國策。
打韓國和魏國,大秦就拉攏齊國,讓齊國彆插手。
打趙國,大秦就拉攏燕國在背後捅刀子。
打楚國,大秦就多管齊下,讓其他國家都在一旁觀戰。
憑借著對韓、魏、楚、趙四個接壤鄰國的不斷蠶食吞並,大秦逐漸變得越來越強。
最終,大秦徹底強悍到了六國聯合也無可奈何的地步。
接下來,便是六王畢,四海一!
弘曆想到這裡,心中不覺激動,但又有些遺憾。
大秦當年有四個鄰國,可若是按照康熙剛剛那種說法,其他六大強國中隻有沙俄跟大清接壤。
突然,弘曆明白了。
就是因為大清隻和沙俄接壤,所以大清才要往死裡狠揍沙俄。
這就是遠交近攻啊!
胤禛也明白過來,道:
“在東印度群島對荷蘭發動攻勢,這其實也是遠交近攻的一環,父皇您說對嗎?”
康熙欣慰點頭。
“對,太對了!”
“東南亞地區是咱們華夏文明的傳統領地,什麼時候輪到這些來自西歐的荷蘭人做主了?”
“他們既然敢進入大清的勢力範圍,那麼大清就要立刻把他們給全部驅逐出去!”
“大清不但要擴張,而且還要儘可能的截斷其他國家擴張的道路!”
“所以你們說朕急?不,不是朕急,是整個世界急。”
“不著急的國家必將落伍,會像將來的奧斯曼土耳其和奧地利一樣,成為大而無用,任人宰割的廢物國家!”
聽著康熙斬釘截鐵的話,胤禛和弘曆心情震動之餘,也對自家祖父的目光感到分外的欽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