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忍不住哈了一聲。
“這小子,口氣這麼大?”
劉恒摸了摸鼻子,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怎麼有點朱允炆的感覺呢?”
換彆人,劉恒的性格不會這麼直接。
但這金幕中的漢景帝劉啟可是劉恒的兒子,老爹吐槽兒子自然百無禁忌。
蕭何表情也是頗為古怪,搖了搖頭。
“法家……”
曹參嘖了一聲。
“嗬,儒家……”
漢初君臣對法家思想,抱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心態。
大秦就是法家立國,親眼經曆和目睹秦朝滅亡的漢初君臣,自然對法家避之不及。
問題是,讓漢初君臣們無中生有創立一個新製度來,他們也做不到啊!
劉邦起事前是個混混,蕭何、曹參都是大秦縣衙中層吏員,連“官”都算不上。
陳平是個吃軟飯的,周勃給人在喪事上吹簫奏挽歌,樊噲是個殺豬的屠戶,灌嬰是個賣布的。
呂家這邊,也就是個當地縣城上大一點的地主家庭,而且還是那種被排擠得連老家都待不下去隻能跑路去沛縣的失敗者。
漢初群臣唯一稱得上“高知分子”的人是張良,正兒八經戰國七雄中韓國丞相的直係後代。
但問題是,韓國的主流思想也是法家……
隻不過韓國法家傳承來自於申不害和韓非,並不像秦國那樣主要來自商鞅。
至於黃老學派,也就是道家,本身沒有在任何一個曆史上的國家成功執政過,講究的又是“無為而治”,壓根就沒有國家製度這種東西可言。
沒奈何,劉邦就想,那咱們恢複周禮吧。
儒家畢竟是傳承自魯國嘛,魯國出自周公旦,那是周禮的製定者。
於是劉邦就找了一個魯國大儒叔孫通,召集了一幫儒者,打算把周禮弄起來。
結果呢,搞著搞著,劉邦感覺不對了。
周禮畢竟是封建製的東西,它和大一統王朝是兩碼事。
劉邦是不懂禮儀,但不是傻子。
真要光複周禮,劉邦這皇帝可就太不舒坦了。
劉邦一氣之下,直接把吵得最凶一個儒者頭頂儒冠拿下來,當了尿盆。
意思很明顯,你們搞周禮可以,但彆把老子這個皇帝降格了。
老子還是要當皇帝,隻不過不走大秦皇帝的那條路!
蕭何曹參一合計,覺得這也不行,他們也就提了一些意見。
蕭何曹參本身就是大秦吏員,他們提出來的東西自然就是大秦的那一套。
所以搞來搞去,西漢基本上還是捏著鼻子,用了大秦絕大部分東西。
這就是“漢承秦製”。
事實上,漢朝的製度因為黃老學派“無為而治”的存在,反而比大秦粗糙很多。
劉邦、劉盈、劉恒這三位皇帝的集權程度,也遠遠無法和秦始皇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