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心情正不好呢,聽到趙德芳這番話,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太針對?”
“朕告訴你,分明就是針對的還不夠!”
趙德芳一臉愕然。
“還不夠?可……霍光他不是做事都很守規矩嗎?”
趙匡胤冷笑一聲。
“守規矩?”
“這可是蘇武已經回來的時候了,劉徹和金日磾都死了好幾年了!”
“來,讓朕給你分析分析,讓你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本按照劉徹死前的安排,朝政權力是分散的。
霍光作為首席輔政大臣,權力自然是最大的。
但,霍光同樣也麵臨著其他三人的製約。
比如說,霍光以皇帝的名義並副署大司馬頒發出去的旨意,是必須要通過尚書台的審核才能頒布的。
而金日磾在劉徹死前,“恰好”被封為掌管尚書台的“錄尚書事”。
換句話說,沒有金日磾的同意,霍光的詔令單單在尚書台這邊就會被打回,連皇宮都出不了。
金日磾對霍光的限製還不止於此。
這就要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
劉徹為什麼不讓霍光當丞相?
是,沒錯,劉徹自從掌權後,丞相一直都是擺設不假。
但,丞相製度在華夏實行了上千年,早就已經深入人心。
劉徹完全可以讓霍光以丞相的身份來當這個周公,那樣更加名正言順。
答案很簡單:劉徹就是不想讓霍光名正言順!
大司馬從設立開始就授予衛青,然後霍去病一度和衛青共為大司馬。
可以看出,“大司馬”這個官職的定位就是軍方的最高領導者。
那霍光想要指揮其他非軍方部門,就有難度。
比如大鴻臚負責外交,霍光有事要吩咐大鴻臚,人家就有話說了。
你大司馬管軍隊的啊,隻是輔政而已。你有事你讓陛下直接下旨,你又不是丞相,沒資格指揮我啊。
這就是劉徹刻意製造給霍光的“名不正言不順”,讓霍光這個大司馬沒辦法如臂使指地指揮這些非軍事部門。
彆以為劉徹給霍光下的絆子就這些。
大司馬是軍隊最高領導者,那照理說軍隊總該是霍光的自留地了吧?
不好意思,想都彆想。
首先,大漢在劉徹死後,最講究的是啥?
和平啊!
以前對匈奴打仗的時候,軍隊當然啥啥都優先,地位在整個大漢是最高的。
可現在和平了,刀槍歸庫馬放南山,軍隊對國家的影響力自然大幅度下降。
下降了就完了?
不好意思,咱們劉徹堂堂千古大帝,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