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宮大殿中,皇帝劉弗陵坐在最上首,文武百官分列左右。
禦史大夫桑弘羊獨自坐著,他的身後是大漢丞相田千秋。
根據大司馬霍光的建議,田千秋作為先帝時期的丞相,理當和桑弘羊一同麵對這些儒生們的質疑。
至於同樣也在先帝時期當了幾十年侍中的霍光為什麼不需要去麵對,這個問題被所有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在桑弘羊麵前,是數十名來自儒家各個門派的大儒。
其中,以公羊派為主。
一名大儒站起來,開口道:
“桑弘羊,你在任大司農時期,推行各項政策,弊端叢生!”
“鹽鐵山澤收歸國有,導致獵戶們無法獲得足夠食物和生活來源。”
“原本靠販鹽,打鐵為生的百姓,也同樣失去了生活保障。”
“此都是汝之過錯!”
又一名大儒站起來,開口道:
“你對天下臣民收取重稅,巧取豪奪。許多有田地、產業之人都被你弄得傾家蕩產,淪為無業遊民。”
“人性之惡,莫過於此!”
緊接著,又有其他大儒紛紛開口抨擊。
“你推行的諸多朝廷獨家經營產業,效率極為低下!”
“河東鹽田,在尚未收歸國有之前,每年可產三千石鹽,百姓每年僅需五十錢購鹽就可維持全家所需。如今河東、關中一帶的百姓每年至少需要兩百錢才能購買到足夠的鹽巴,花費是之前的四倍!”
“所謂的均輸製度,按照字麵意思應該是朝廷在豐收的時候收購食物,在災荒之年賣出。可結果呢?為了支持戰爭,均輸製度變成了免費從各地郡國手中拿到貨物,然後運去國內貨物最緊缺的地方賣出,讓朝廷大賺一筆,卻失去了均輸製度的本意!”
“跟均輸配合的平準,打著為了大漢子民謀利的名號,實際上卻是強買強賣,逼迫老百姓將緊缺的貨物賣給國家,而且收購的價格遠低於市場價,害得多少辛勤作業的百姓破產!”
“酒榷政策,不允許老百姓自行釀酒,朝廷釀酒之後販賣給百姓的價格,比原先就要高出兩成!每賣出一千升酒,朝廷就能獲得二十五萬錢的利潤。偏偏朝廷賣的酒還喜歡以次充好,老百姓花費了比以前更多的錢,買到的確實更加劣質難以下口的酒,是何道理!”
眾人對桑弘羊的抨擊,非常激烈。
基本上,桑弘羊過去那些年來為西漢推行的各項斂財製度,儘數都被拿出來瘋狂批判。
言辭中,把桑弘羊當成了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
桑弘羊表情倒是非常的平靜,聽完了諸多大儒的批判之後,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道:
“諸位的這些問題,老夫承認,的確也都是存在的。”
聽到這裡,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一陣騷動。
桑弘羊這是什麼情況?
直接承認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