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烏孫君臣的反對,常惠並未生氣,而是表情嚴肅地反問。
“各位,五十裡的距離有多近,大家應該很清楚。”
“這時候撤退,一定會被匈奴人追擊的。”
“一旦演變成這種局勢,各位覺得我們還有獲勝的希望嗎?”
烏孫君臣聞言,心中都是一跳。
翁歸遲疑了一下,道:
“右穀蠡王應該會顧忌附近的大漢軍隊,不敢輕易追擊。”
常惠笑了笑,語氣平和地說道:
“低估敵人的智慧,乃是兵法中的大忌。”
“既然咱們能偵查到方圓三百裡內沒有彆的匈奴軍隊,那匈奴人同樣也可以偵查到方圓三百裡內沒有大漢的兵馬。”
“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右穀蠡王會不會選擇追擊?”
烏孫君臣的臉色開始變得難看。
捫心自問,若是站在右穀蠡王的立場上,追擊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常惠淡然道:
“草原上的追擊結果會是如何,想必各位比我還要更清楚吧?”
“一旦開始撤退,我們就不可能再組織起完整的陣型,最少最少也要付出上萬條性命的代價才能擺脫匈奴人。”
常惠說到這裡,大有深意地環視在場眾人一眼。
“也就兩成,五個人裡死一個罷了。”
“諸位大可以賭一下命,覺得自己是活下來的那四個人。”
“反正我作為大漢派遣來的使者,想來貴國是無論如何也會護住我性命的,不然很難對大漢交待,對吧?”
眾人的臉色開始變得難看。
兩成,五分之一的概率。
誠然,大部分人都會活下來。
但誰能保證自己就一定不是那個倒黴蛋。
常惠又悠然開口:
“諸位都是將軍、大臣,是烏孫國的人上人,活命的概率還是比一般的士兵要更大的。”
“但是諸位麾下的士兵呢?假如某位將軍運氣不好,麾下軍隊被全殲了,那常某也隻能表示哀悼。”
一些在烏孫國內屬於邊緣人的大臣將軍,臉色越發的不好看了。
撤退總得有人斷後。
軍須靡可不會讓自家敵襲斷後,隻有這些爺爺不疼奶奶不愛的邊緣人才會斷後。
這種沒有援兵的情況下,斷後和送死有什麼區彆?
一名邊緣人大臣立刻站了出來,大聲道:
“常校尉說得有道理,我們不需要害怕匈奴,應該和他們拚了!”
另外一名邊緣人將軍冷冷道:
“撤退也可以,我的部落不能斷後。若是要我的部落斷後,我情願和匈奴人打上一場。”
烏孫國本質上還是一個遊牧政權,小號的匈奴,否則也沒辦法組織起五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