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聞言,陷入沉默。
片刻後,他緩緩道:
“其實我也是打算和你說許平君的事情。”
【當一場大勝到來後,霍光突然發現,意想不到的麻煩也產生了。】
這個麻煩,就是劉病已的威望!
剛剛即位的劉病已在天下臣民的心中,隻不過是叛逆太子劉據僥幸在那場大變中生存下來的孫子。
劉徹是大漢臣民心中的神,背叛劉徹的太子劉據聲望可想而知。
正所謂恨屋及烏,劉據的孫子劉病已在大漢臣民的心中,聲望比之前的劉賀還要低一點。
但這兩年,情況不太一樣了。
第一個就是劉病已非常規矩。
執政的依舊還是霍光,朝堂上下到民間的統治秩序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老百姓的日子也是和漢昭帝劉弗陵在位時期一樣好。
於是臣民們對劉病已的印象開始轉變為:一個不像劉賀一樣瞎折騰,而是像漢昭帝劉弗陵一樣能讓大家好好過日子的皇帝。
這無疑是一種加分。
而等到這一次匈奴被殲滅四萬人的消息傳來後,朝堂中更流傳出了一種新的說法。
“大司馬霍光執掌朝政二十年,麾下的軍隊卻根本就不中用,連匈奴人的影子都抓不住。”
“烏孫國之所以能擊敗匈奴,乃是因為大漢護烏孫校尉手中持皇帝陛下符節,是皇帝陛下得到天命保佑的證明!”
這謠言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霍光縱然手中掌握了繡衣使者,同樣無從追查。
但不可否認,這謠言有鼻子有眼,而且霍光還反駁不了!
兩路兵敗的主將,都和霍光脫離不了關係。
禦史大夫田廣明,妥妥的霍光黨羽、心腹。
另外一位主將田順,前丞相田千秋的兒子。
田千秋因為在霍光攝政時候的不作為,被許多人暗中吐槽為“田氏丞相,霍氏傀儡。”
換言之,所有人都覺得是霍光任命的這五路主將不行,才搞出了這樣尷尬的局麵。
而力挽狂瀾的大漢護烏孫校尉常惠,屬於被匈奴囚禁多年才剛放回來沒多久,被眾人公認為是中立一派的官員,並非霍氏黨羽。
這種輿論給霍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漢朝人其實是很相信神鬼之說的。
無論是每年的各種祭祀,還是封禪等,其實都是溝通神靈鬼怪的儀式。
“天命”這個詞,更是神鬼之說的重中之重。
對霍光來說,劉病已隻不過是扶立起來的一個傀儡。
可一旦和天命扯上關係,霍光也不敢保證,自己的某些黨羽會不會因為這個謠言而暗中幫助甚至是投靠劉病已!
霍光已經六十歲了。
這個年紀,在漢朝屬於隨時都會死的人了。
一般老皇帝將死的那幾年,大臣們都會暗中尋求新的投靠對象。
霍光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
當霍光年老時,他的那些黨羽也會生出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