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蒙古出身的皇帝,忽必烈其實並沒有對後代皇帝會變慫的太多擔憂。
征服和鮮血,這可是刻在每一個草原蒙古人身體之中的基因。
但忽必烈也是有點看不下去。
這南明,走的路就簡直就和南宋一模一樣嘛!
你說南宋當年沒經驗,也就算了。
南明都有南宋作為前車之鑒,而且和南宋一樣麵對的都是女真人。
真就一點經驗教訓都不吸取的唄?
皇太孫鐵穆耳也忍不住道:
“皇祖,孫臣覺得,儒家士大夫可用,但不可重用啊。”
忽必烈呼出一口氣,緩慢點頭。
“有道理。華夏文明可不是儒家文明,你將來一定要好好分辨,可不能讓咱們大元後代皇帝沒了血性!”
草原上的雄鷹,若是變成了被圈養在家的寵物,那可就沒意思了。
金幕中,曆朝皇帝也正在討論著。
【唐太宗李世民:朕也覺得挺奇怪的,這朱由崧可能是個文盲就算了,朝中這麼多大臣總不可能都是文盲,都沒讀過史書吧?】
【宋太祖趙匡胤:某人天天嫌棄朕的大宋慫,現在看來,某人的大明後代教育也不怎麼樣嘛,連曆史常識都沒有!】
【隋文帝楊堅:這個的確是教育問題了。看起來,大明藩王的教育明顯是沒有跟上。】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呼出一口氣。
“還是隋文帝能看出事情關鍵。”
大明對皇帝繼承人當然是有一番嚴格教育的。
縱觀大明曆史,大明經曆過正統繼承人教育然後登基的皇帝,雖然也會出一些奇葩,但最基本的底線是有的。
無論是丟掉江山的朱允炆、又或者瓦剌留學生朱祁鎮、還有萬曆皇帝朱翊鈞,他們都有很大的毛病不假,但在治國、掌控皇權這兩個核心方麵是不會出錯的。
但對於藩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在曆史上朱元璋的時代,大明藩王們還需要鎮守邊疆,此時對藩王的教育還是比較嚴厲的。
等到了朱棣靖難之役上位後,為防止將來還會有彆的藩王也搞這一出,大明藩王們接受的教育質量就直線下滑。
從朱棣的角度來說,藩王們隻需要老老實實當個富貴閒王,安心享福彆搞事就行。
這位出身福藩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很顯然就是按照朱棣設想的模版教出來的。
沉迷酒色,掌控不了皇權,基本上就是一個任由臣子擺布的傀儡,純純的廢物。
“朱棣這個蠢貨!”朱元璋惱火地咒罵著。
朱高熾縮了縮腦袋,一句話不敢說。
爹啊,不是兒子不幫你說話,主要是罵你的是你親爹,兒子也不敢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