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中,開始倒映左良玉的人生。
左良玉從小就是個孤兒,長大後在遼東參軍,和滿清的戰鬥中一步步成長起來。
隨著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的爆發,左良玉被調往中原地區平叛。
他多次擊敗農民軍,尤其打張獻忠更是一把好手。
隨著不斷立下戰功,左良玉漸漸位高權重,也開始變得囂張跋扈,不再把大明朝廷放在眼中。
就連崇禎派來主持剿滅農民軍的總理大臣熊文燦、楊嗣昌等人的號令,左良玉也是愛聽不聽。
張獻忠在河北被左良玉窮追猛打,不得已隻能選擇向巴蜀逃竄。
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和其他明軍一同合圍殲滅張獻忠,但左良玉本著“養寇自重”的心態,故意放了張獻忠一條活路,使得張獻忠順利逃入蜀地。
到了崇禎死亡,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即位之後,左良玉更是越發地囂張了。
朱由崧登基後為收買人心,頒布旨意任命左良玉為寧南侯時,左良玉竟然直接當著朱由崧派來的朝廷使者之麵將聖旨丟在了地上,破口大罵。
“彼何人也,竟能封賞本官!”
後來還是兒子左夢庚和諸多部將好說歹說,左良玉才不情不願地接受了封賞,勉強成為了南明的臣子。
左良玉之所以這麼囂張,當然是有底氣的。
隨著崇禎末年的戰亂,大量中原百姓紛紛南下逃難,跟河南接壤的湖北地區接納了上百萬的難民。
左良玉在接納這些難民的同時,從難民中征召士兵,麾下軍隊的規模直接膨脹到了四五十萬,號稱“百萬大軍”。
南明朝廷所謂的“四鎮”,加起來兵力也就和左良玉基本相當。
不過左良玉也很清楚,自己所謂的百萬大軍,真正能打的能有個十萬都不錯了。
所以在獲得了來自南明朝廷的大量物資、兵餉後,左良玉便在名義上服從弘光皇帝朱由崧的命令。
那問題又來了。
擁兵數十萬的左良玉,為何會對李自成畏之如虎呢?
答案也很簡單。
畫麵中,開始展現一場三年前的大戰。
【朱仙鎮。】
在這個嶽飛曾經和兀術決戰的地方,左良玉也和李自成有過一場決戰。
激烈的戰鬥中,左良玉所部兵敗如山倒,潰敗逃竄。
李自成一路追殺左良玉到襄陽城,左良玉又抵擋不住,隻能繼續南逃武昌。
這場大戰,讓左良玉麾下的精銳損失殆儘,九成以上的得力部下都死在了朱仙鎮。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如今李自成帶著二十萬大軍卷土重來,左良玉哪裡敢和李自成對戰?
但左良玉又不舍得就這麼放棄經營了三年的老巢武昌城,咬牙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