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中,東林黨人聚集在一起,一個個臉上都帶著陰鷙表情。
“福王竟然偏聽偏信,縱容馬士英等閹黨餘孽把控朝堂。”
“要我說,福王並非明君之相。”
“就應該按照之前那般,立潞王!”
“哼,如今天下亂局紛紛,我等有的是地方做文章。”
“好,就讓這福王好看!”
【東林黨操控輿論,開始對弘光皇帝朱由崧進行攻訐,其表現主要集中在“三大案”。】
第一個案件是“大悲案”。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一名和尚來到南京城,自稱是大明親王,因為躲避兵禍易容喬裝為和尚。
當時南逃的大明宗室很多,鴻臚寺官員們按照慣例審問其來曆。
不想這和尚說話顛三倒四,一會說崇禎封他為齊王,一會又說崇禎封他為吳王。
最重要的是,和尚聲稱“崇禎皇帝死前親口對本王說,若太子和兩位皇子都不能逃離京城,則由潞王即位!”
這可就觸犯到朱由崧的逆鱗了,當場就讓人大刑伺候。
和尚吃不住痛,終於招供。
原來他法號大悲,徽州人,在蘇州某個寺院當和尚。
前些天有人來找他,和他說如今亂世正是乾大事的時候,教了大悲這麼一套騙人說辭,讓他前來南京。
真相既然已經大白,朱由崧便下令處死大悲。
至於唆使大悲的人究竟是誰,大悲自己也說不清楚,南明朝廷一屁股的爛事都處理不完,也懶得去細查。
但大悲死後,各種流言開始層出不窮,都說弘光皇帝朱由崧隻不過是竊據天命之人,真正能帶領大明的天命之子另有其人。
此外,朱由崧各種奢靡享受的事跡也都被揭發出來,具體的細節和現實完全相同,讓江南臣民對朱由崧的質疑不斷加深。
【大悲案僅僅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開頭,在這之後,另外兩件大案接連登場。】
就在大悲和尚被斬首的同月,另外一件事情發生了。
一匹快馬正疾馳南下,馬上之人乃是大明鴻臚寺少卿高夢箕家的奴仆穆虎。
到了中午,穆虎臨時找了路邊一家酒肆,用點飯菜。
吃完正準備離開,突然聽到有人道:
“各位,可有人與我一同結伴前往南京?”
穆虎轉頭看去,發現說話的是一名十來歲的少年。
穆虎想了想,開口道:
“這位小哥,若不介意,你我一起同行?”
此時的大明早已經是一片混亂,許多人都會尋找同伴一起上路。
穆虎自認為武藝高強,又見這少年氣質不凡,心中也存了一份結交之念。
少年看了一眼穆虎,笑道:
“那就有勞兄台了。”
穆虎便和少年一路同行前往南京。
幾天下來,穆虎發現少年談吐不凡,而且對國家大事多有了解,感覺應該是高官子弟。
但若真是高官子弟,為何又獨自上路?
穆虎疑惑之下,不免對少年又更多幾分留意。
直到這一日,兩人在某間客棧下榻留宿。
穆虎隨意看去,正好看到躺在床榻上的少年衣袍底下,竟然露出金色龍紋!
穆虎大吃一驚,將少年袍子掀開,發現其穿著的內襯紋滿了金色龍紋。
“你、你究竟是誰?”穆虎震驚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