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幕反抗清軍的起義,不斷在熒幕之中出現。
在昆山縣,王永祚、朱天麟、楊永言等人殺掉清朝任命的知縣閻茂才,起兵反清。
隨後,顧炎武、歸莊等名士也積極參與。
七月初六,清軍破城,屠城數萬人。
在吳淞地區,鎮南伯黃蜚、吳淞總兵吳誌葵、弘光朝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起兵,八月底被清軍鎮壓。
曾任史可法幕府參軍的吳日生,則以太湖為根據地,和舉人朱兆奎一同起兵反清。
先殺掉清朝吳江縣知縣朱廷佐,隨後又殺掉吳江縣署縣事孔胤祖和縣丞張允元。
在堅持抗清一年多後,吳日生和清軍於梅墩交戰,利用清軍不習水性的特點將清軍船隻鑿沉,一舉殲滅清軍上千人。
清軍為了剿滅吳日生,千方百計收買了一批間諜,趁著吳日生在嘉善赴宴時將其擒獲並殺害。
吳日生死後,他的部下們又繼續在太湖抗爭了一年多,最終才宣告失敗。
除去江南地區之外,大彆山區同樣也爆發了反清鬥爭。
白雲寨主易道三、大岐寨主王光淑等聯絡附近四十多個寨子一同反清,推舉曾經在崇禎朝出任兵部尚書的張縉彥作為盟主。
然而張縉彥卻是一個無膽匪類,竟然暗中勾結滿清,導致這一次四十八寨的起義也很快宣告失敗。
此外,在皖南地區還有金聲、邱祖德、尹民興、朱勝濃、吳應箕等人反清。
在陝西地區,有賀珍、武大定、孫守法起兵反清。
【各地的反清起義軍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席卷了從江南到中原再到陝北的所有地區。】
【但他們都勢單力孤,也缺乏明確的綱領來團結當地民眾,同時也無足夠的力量對抗清軍的反撲。】
【最終,這些起義軍全部都在清軍的鎮壓下,先後失敗。】
曆朝皇帝看到這裡,不由惋惜。
【明太祖朱元璋:還是缺乏一個足夠分量的領袖人物!】
當年元末起義,就是出了劉福通、韓山童這兩位中流砥柱,帶著紅巾軍把元朝在中原的根基打得稀巴爛。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紅巾軍甚至還派出過北伐軍隊,一路打到了漠南草原的元朝上都,然後從上都又打到遼東、朝鮮。
正是因為有劉福通、韓山童這棵始終打不垮的參天大樹在,其餘的起義軍才能在元廷無法顧及到的地方野蠻生長。
等元廷費儘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打垮了紅巾軍,這個時候南方的諸多義軍已經成了氣候,元朝在華夏的統治自然也就無法持續。
回到視頻,若是此時明末反清起義中有一位類似於劉福通、韓山童這種能吸引清軍主力一段時間,讓其他義軍能成長起來的領袖,事情基本也就成了。
可惜沒有。
朱高熾沉默片刻,歎息一聲。
“孫臣突然覺得,和滿清比起來,李自成若是能成為新的王朝之主,倒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明朝群臣們聞言,表情都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