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魯王朱以海君臣卻隻顧著爭權奪利和奢靡享受,並沒有真正地將這筆錢用在實處。】
原本迎立朱以海的是鄭遵謙、孫嘉績、熊汝霖等人浙東當地的士紳、義士。
然而朱以海監國之後,卻任用了從杭州南下方國安、王之仁兩人,將所有的精銳都劃撥到這兩人麾下。
鄭遵謙由於父親鄭之尹剃發降清的緣故被排擠,僅僅當了一個總兵。
孫嘉績、熊汝霖等人雖然被授予督師的官銜,部下卻隻有臨時招募過來的市民、農夫,稱之為“義兵”。
最坑的是,朱以海壓根就不給孫嘉績、熊汝霖等人劃撥兵餉,而是將這六十多萬兵餉全部給了方國安和王之仁。
無奈之下,孫嘉績和熊汝霖就上奏朱以海,希望能劃撥至少十萬兩錢糧,以鼓舞義兵的戰鬥力。
然而朱以海卻直接駁回了這個提議,一個銅板、一粒米都沒有給。
最終,孫嘉績、熊汝霖等人麾下的義兵因為沒有糧餉,絕大部分自行散去。
這也就造成了魯監國朝廷明明是在人口稠密的浙江立國,同時又得到了浙東軍民的擁護,最後卻僅僅隻有兩萬多軍隊的原因。
沒錢沒糧,總不能餓著肚子打仗呀。
縱然隻有兩萬多人,方國安、王之仁依舊還是信心滿滿。
渡江前,方國安對著其他兩人笑道:
“各位,建奴主力北返,杭州城頗為空虛。此次收複杭州,誰先進城誰就是頭功。”
王之仁哈哈大笑,道:
“若論資曆,我和兩位相比不足一提。但這一次的頭功,我卻是要爭上一爭的。”
馬士英則低調許多,笑道:
“兩位儘管向前,我跟隨兩位的腳步便是。”
馬士英的經曆也是挺神奇的。
杭州失守的時候,馬士英想逃跑,被方國安的士兵們圍堵。
城破之後,馬士英被一路挾裹,跟隨方國安部來到紹興府。
這奸臣憑借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竟然獲得了方國安的諒解。
而馬士英這個弘光朝內閣首輔的身份,又正好是急缺正統性的魯王朱以海所需。
一來二去,馬士英如今在魯監國朝廷之中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權傾朝野的首輔大臣,但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支兵馬分路前進,很快抵達杭州城郊外。
在這裡,他們迎麵遭遇了三支清軍。
方國安信心滿滿,大手一揮。
“弟兄們上,這一次一定要光複杭州!”
之前在杭州城外,方國安就已經和清軍交戰過一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