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無論是火炮、槍械還是造船技術,英國人都必然是領先的。大清唯一的獲勝希望就是戰術!】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老康熙其實知道曆朝曆代的皇帝們說的是對的,但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光武帝劉秀:看看那個關天培,能不能頂用吧。】
鏡頭轉回廣州城外,虎門。
自從在穿鼻洋和英國戰艦爆發戰鬥之後,欽差大臣林則徐和兩廣總督鄧廷楨兩人就移住虎門軍營之中,在第一線隨時準備應對英國人的戰爭挑釁。
林則徐並不是那種盲目自大之人。
在穿鼻洋海戰爆發後,林則徐立刻就意識到了戰爭危機的到來,並采取的諸多措施。
林則徐下令增設沿海戰備,購西方洋炮加強虎門炮台,購外國商船改裝戰艦,補充水師,並搜集外國船炮資料圖紙進行研究,讓工匠們抓緊仿製。
他認定民心可信,民力可用,從沿海漁民、疍戶、鹽販中招募水勇,備置大船,教以夜襲火攻之法,又準沿海村莊民人團練抵禦,自保身家。
在林則徐等人籌劃下,廣東形成了各方聯合抗英的局麵。
全省人民的力量,史無前例地聚集到了一起。
這種力量和人心,將會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得到證明。
此時,兩位總督大人正舉著望遠鏡,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海麵。
虎門外海之上,一場戰鬥正在進行。
關天培率領的廣東水師和義律為首的英國船隊,又一次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清軍的戰船靈活地在海上穿梭著,對著英國船隊開炮。
英國方麵的船隻雖然更加巨大,但在這種雙方犬牙交錯的情況下卻顯得極為笨拙。
英國人船上的大炮雖然威力更大,可卻偏偏很難打擊到更加靈活的清軍戰船。
反而是清軍時不時抽冷子給幾發炮彈,往往能命中英國方麵的船隻。
每一發炮彈命中,都會帶來無數木屑橫飛。
終於,英國人支撐不住,朝著外海狼狽奔跑而去。
林則徐和鄧廷楨都鬆了一口氣,放下望遠鏡,臉上露出笑容。
“林大人,這已經是咱們第七次擊退義律的進攻了。”
林則徐笑著點頭,道:
“朝廷那邊原本還不支持咱們,但上一封來自皇上的旨意,卻已經明說要咱們打出大清的風範和威嚴!”
兩人相視而笑。
勝利是可以改變一切的!
事實證明,大清的武器裝備雖然落後,但隻要全省人民齊心協力,依舊能讓英國人不得寸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