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所有華夏曆史上的政權相比,太平天國本身也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並沒有商業。】
畫麵中隨即出現了一本書。
《天朝田畝製度》。
書籍隨之翻開,出現了裡麵的一頁頁內容。
其中幾條和商業直接相關的,被顯示了出來。
“一切土地和財富均屬天父上帝所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
“每家農副業收獲,扣除口糧外,其餘送繳‘聖庫’,按製發給。”
“手藝者入諸匠營、百工衙,照男營、女館製度進行管理。”
商業想要發展,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商品得賣出去。
但問題是,所有的生產資料,像土地、機器、物資等都已經全部被收歸國家了。
沒有這些生產資料,怎麼生產出商品?
每家的農副業收獲,原本可以拿來售賣賺錢,但現在也要上繳聖庫。
能自由流通進行販賣的商品,沒了。
不僅是商品,老百姓手裡也沒錢。
所有的東西都是天父上帝的,都是太平天國聖庫的,老百姓錢袋子自然空空如也。
沒錢,就算有商品也買不了啊。
【《天朝田畝製度》並非一本徹頭徹尾的惡法,內裡諸如廢止彩禮嫁妝、買賣婚姻等條例,即便放在現代也是非常合適,值得讚揚的。】
【但《天朝田畝製度》也在事實上在太平天國內部消滅了生產者和消費者,讓整個太平天國內部商業活動基本絕跡。】
洪秀全本身對商業如此厭惡,英國人想要在太平天國內部自由通商?
平等的通商都不可能,更彆說英國人提出來那明顯的不平等通商條約。
此外,洪秀全雖然因為科舉失敗的緣故對儒家建立的這個政治體製深惡痛絕,但他內心之中依舊還有著華夏人的一部分。
那就是五千年厚重曆史帶來的,根植在他身體每一個角落的驕傲!
為了讓英國幫忙而割讓土地?
想都彆想!
楊秀清沉默了一下,勸說道:
“天王,咱們如今僅僅隻占據了華夏不到一成的土地,若是能得到英國的幫助,就能用最快速度滅亡韃子,建立地上天國。”
“我覺得為此付出一點代價是值得的。”
一個人的出身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的思維。
楊秀清是社會最底層的燒炭工出身,乾的是比農民還要更苦更累的活。
麵子、尊嚴這種東西對楊秀清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隻要能活得更好、更成功,楊秀清一點也不介意什麼自由通商和割讓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