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寒門士子的提攜者,曹操天然對士族門閥有一種巨大的不信任感。
尤其是在看完了晉惠帝司馬衷的盤點視頻後,這種感覺更是達到了巔峰。
【昭烈帝劉備:曹阿瞞,你這多少是有點狠了。】
【魏武帝曹操:寧教朕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朕!】
【吳大帝孫權:曹阿瞞是這樣的,難怪最後會輸給司馬家。】
【魏武帝曹操:司馬懿那隻老狗就彆提了,被劉阿鬥弄死的廢物。】
【昭烈帝劉備: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弄死司馬懿的是朕的兒子阿鬥,而不是你曹阿瞞的子孫後代呢?】
……
一番激烈的互罵,最終以曹操被禁言而宣告結束。
金幕中,北伐軍的進攻還在繼續。
【滄州之戰僅僅持續一天就結束了,在史書上也並無過多記載。】
【但這場戰鬥卻在事實上改變了北伐軍的命運。】
首先,就是直隸省內當地士紳家族的態度。
原本有許多直隸士紳,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後的種種亂象中已經對清王朝失望,並不抗拒迎接新的王朝。
縱然太平天國一直以來對儒家都不歡迎,這些士紳們也並非就沒有辦法。
大元、大明、大清三大王朝,開國時期又有哪個對儒家好過了?
隻要時間拉長,儒家終究都是能夠取得統治階級的地位。
但林鳳祥這一次屠戮,直接讓士紳家族們恐懼了。
一個對儒家並不友善,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屠殺全城的政權,誰還敢效力?
其次,為了達成速戰速決的目標,林鳳祥在這些天的戰鬥中大量使用了來自廣西的精銳老兵作為先鋒。
這也導致北伐軍在滄州陣亡的士兵同樣以自廣西的老兵為主。
太平天國已經定都天京,距離廣西數千裡之遙。
廣西老兵們死一個就少一個,無法補充。
任何一支軍隊,老兵都是骨乾,代表著一支軍隊的精氣神。
一次性折損三千老兵,對十萬之眾的北伐軍而言看似無傷大雅,實則傷筋動骨。
打下滄州的當天,林鳳祥和李開芳兩人相對而坐,難以成言。
彆人不知道三千老兵代表著什麼,林鳳祥和李開芳如何不知?
若不是因為痛惜老兵們的戰損,林鳳祥又怎麼會失去理智,在滄州大開殺戒?
李開芳沉默許久,歎了一口氣。
“老林,真的打不下去了,撤退吧。”
林鳳祥聞言,表情不可遏製地變得扭曲起來。
滄州,距離北京也就是幾天的路程而已!
這是太平天國前所未有的接近大清王朝的統治中樞。
這極有可能會成為霍去病式“封狼居胥”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