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些諸侯立刻就會群起圍攻劉邦,讓劉邦成為第二個項羽!
基於這個非常現實的困境,劉邦果斷地選擇承認諸侯分封製度,獲取諸侯對自己的擁戴,正式加冕成為大漢王朝皇帝。
但劉邦在以大漢王朝皇帝分封諸侯的同時,也做了一些小動作。
首先,既然是分封製,朕封幾個兒子出去當諸侯王,很合理吧?
借此,劉邦的幾個兒子以諸侯王的名義,搶占了大約一半的東方六國領土。
這是擴展劉邦本身的勢力。
其次,削弱異姓王的勢力。
這個削弱,不是像朱允炆一樣胡搞瞎搞,一下子對所有人動手。
劉邦隻精準打擊一個人。
誰?
韓信!
其他王的封地不變,但韓信的齊王改成了楚王,封地也就是項羽的故地。
這是給韓信挖的大坑。
封韓信楚王之後,劉邦還幫韓信大肆吹噓,說韓信用兵如神,項羽之死主要是被韓信搞死的。
楚地百姓本來民心就極度向著項羽,現在劉邦這麼一吹噓,楚地百姓們還能給韓信好臉色看,還願意支持和擁戴韓信?
他們巴不得韓信當場暴斃好吧!
那又有一個問題,異姓諸侯王們難道看不出來劉邦打擊韓信?
當然看得出來。
可是,其他異姓諸侯王為什麼要幫韓信說話?
韓信用兵如神,占據的楚地麵積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
朝廷打壓你韓信不是特彆正常,特彆合理的事情嗎?
朝廷又不打壓我們這些弱小的諸侯王。
我們隻要老老實實,對朝廷沒威脅,忠於劉邦陛下就能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把王位代代傳承下去。
為啥要支持你韓信去和朝廷作對呢?
把事情再想深一層。
假設其他諸侯王支持韓信滅了劉邦的漢朝,讓韓信當了新的皇帝……
那完了,用兵如神的韓信回過頭來,豈不是分分鐘把這些異姓諸侯王全部弄死?
考慮到這裡,任何一個異姓諸侯王都不可能支持韓信。
麵對劉邦和所有其他諸侯王的聯合,韓信能咋辦?
隻能乖乖去當楚王。
然後過幾年,等到局勢都穩定下來了,分封出去的劉家子孫也都掌握了自己的封國。
劉邦找了個借口就把韓信廢了,強令韓信回長安當淮陰侯。
韓信一點辦法都沒有。
還是那句話,楚地百姓巴不得韓信死。
想讓楚地百姓跟韓信一起造反?白日做夢!
韓信乖乖被廢,乖乖回了長安,過幾年又乖乖受死。
這個時候再來看看情況。
東方六國之中,曾經的霸主齊國,如今齊王是劉邦的大兒子劉肥。
曾經同樣威震天下的楚國,被劉邦讓侄子劉濞幾個瓜分了。
至此,大漢朝廷加劉姓諸侯王的力量,對其他異姓諸侯王形成了碾壓。
那劉邦還留你們這些異姓諸侯王作甚?
都說老劉糊塗,但老劉動手可是一點都不手軟。
漢高祖五年,劉邦正打算對韓信下手,燕王臧荼造反了。
這個是真造反。
在平定臧荼之後,劉邦特地讓自己最信任的發小盧綰去當燕王,沒有讓子侄們去。
為的就是穩住其他諸侯王,讓他們確定朝廷不會對異姓諸侯王動手。
但說白了,盧綰不就是個工具人嘛。
第二年,也就是漢高祖六年,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劉邦就不裝了。
朕攤牌了!
楚王韓信前腳剛到長安,後腳距離長安最近的異姓諸侯王,封地在韓國的韓王信立馬被安排了“勾結匈奴”的罪名,隻能逃亡匈奴。
漢高祖九年,趙王張敖莫名其妙天降一頂“謀反”的帽子,被廢為宣平侯。
漢高祖十一年,梁王彭越天降一頂謀反帽子,死。
同年,英布一看這不起兵我也得死,於是起兵造反。
然後英布還是死。
最終,異姓諸侯王裡,隻有一個心甘情願當傀儡,隨便劉邦派來的長沙國相任意擺布的長沙王吳芮活下來。
劉邦說到這裡,微微一笑,對劉恒道:
“懂了嗎?”
“朕作為曾經生活在大一統王朝之中的人,朕親眼見識過秦始皇的威勢。”
“你以為朕不想立刻成為第二個秦始皇,不想擁有秦始皇那種無上權力,卻隻知道追求什麼分封製?”
劉邦說到這裡,伸出手指,指了一下自己的腦袋。
“假如真有人覺得朕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分封製,那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
“還是那句話,合格的政治家最基本的必備素質就是,要明白自己麵對的是什麼樣的情況,要尊重眼前的事實,從現實出發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看不懂這個,你就看不懂曆史,也就隻能人雲亦雲地去嘲笑那些雄才大略的開國皇帝們奇奇怪怪的製度設計。”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蠢材,他們活在蠢材的世界裡自我陶醉是可以的。”
“但你,恒兒,你是大漢將來的皇帝,你不行,懂了嗎?
劉恒佩服不已,連連點頭。
突然,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遲疑片刻後,他還是開口了。
“父皇,可同姓諸侯王也是大麻煩啊,您就沒想過要解決這個事情嗎?”
盤點視頻之中,可是清楚地點出了“七國之亂”!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