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改朝換代”這四個字的時候,包括曾國藩在內,所有人的心都猛然一跳。
這還真沒說錯!
王朝京師陷落,皇帝出逃。
鹹豐,豈非第二個元順帝?
元順帝的結局,在場所有人都知道。
而滅亡元順帝的,正是從南方北伐的政權。
曾國藩豈非就在南方?
更重要的是,大清是異族王朝。
而曾國藩,是純得不能再純的漢人!
異族王朝覆滅,漢人將領登高一呼,重建華夏。
順理成章,合情合理,無可置疑。
曾國藩的心臟激烈地跳動著,身體不斷顫抖。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拒絕成為開國太祖的誘惑。
曾國藩又怎麼可能例外?
曆朝皇帝看到這裡,也來勁了。
【秦始皇嬴政:你們還真彆說,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漢高祖劉邦:曾國藩一旦帶著湘軍起事,那天下就真要大亂嘍。】
【明太祖朱元璋:大清和大元一樣,京師都在北方,但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卻在南方,這是死結。】
政治重心在北方,意味著權力在北方。
而南方更有錢,為國庫稅賦貢獻更多,卻沒有辦法分享到足夠的權力。
南方怎麼可能滿意?
朱元璋憑什麼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北伐成功的皇帝,為什麼之前的皇帝不行?
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元末的南方有遠勝於北方的經濟基礎,自然就能決定整個國家的上層建築,也就是社會製度。
在元末以前,沒有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具備這樣的條件。
所以元末之前的北伐都失敗了。
經濟基礎就是國家最底層的根基。
國庫有錢,人民富庶,就是盛世。
國庫沒錢,人民貧窮,亂世必現。
無論古今中外,有錢的國家就一定能撐。
南宋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南宋憑什麼抗衡蒙古帝國五十多年?
有錢啊!
再把視角看回來。
元朝末期是如此,大清又如何能免俗?
如今的大清,國庫破產,百姓貧窮。
亡國之兆已經顯現。
曾國藩是漢人,手裡又有整個大清境內最強悍的湘軍。
威望更不用說,響當當的。
改朝換代的絕佳人選!
但馬上,在場的李元度就大聲開口道:
“說什麼胡話呢,是要置曾大人於亂臣賊子的境地嗎?”
“大人,咱們現在就應該考慮的就是趕緊北上勤王!”
李元度的話,立刻讓曾國藩像被潑了一盆冷水,強行冷靜下來。
在場的湘軍將領,有人附和李元度的話,也有人反對。
這讓曾國藩清醒地意識到一點。
大清還是有人心的。
李元度一直以來都是最堅定跟隨曾國藩的一批人。
但就連這樣的人,都覺得應該北上勤王,並得到了湘軍內部許多人的支持。
胡林翼呢?
左宗棠呢?
曾國藩徹底清醒了。
湘軍的創始人的確是曾國藩自己。
但湘軍如今已經演變成一個龐大的體係,這個體係並不是曾國藩自己就能說一不二,完全掌控的。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