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慈禧翻開奏折的動作頓住,隨後站了起來。
“皇上,這是恭親王的親筆折子,您最好還是看一下。”
“六弟啊……拿過來吧。”鹹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懶洋洋地開口回了一句。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利,徹底擊潰了鹹豐的心理防線。
原本鹹豐多多少少還有點鬥誌,打算重振大清。
但英法聯軍都直接騎臉京師,燒掉圓明園了,鹹豐這滿是麻子的臉自然是被無情的現實扇得比那喜馬拉雅山還高還腫。
於是他徹底擺爛。
尋常的政務,就讓肅順等一批跟隨在承德避暑行宮的禦前大臣、軍機大臣會商。
再高級一點的政務,就交給懿貴妃慈禧來辦。
至於鹹豐本人,那就兩字。
擺爛!
每天除了喝酒就是玩女人。
各種花活,每晚上都是限製級,寫到小說裡都要被馬上封禁的那種。
也隻有某些極為重要的人物上的折子,才能被送到鹹豐麵前,讓這位麻子皇帝親眼過目。
分彆是奕欣、官文、曾國藩、胡林翼。
翻了一下奕欣的折子,鹹豐哼了一聲。
“又要朕回京……”
“朕不回去!”
沒錯,英法聯軍雖然撤了,但鹹豐還是不想回京。
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圓明園被燒了,紫禁城也被劫掠了一番。
鹹豐多少有點害怕自己回去之後看到那種慘狀,心臟受不了。
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
園子燒了,還能重建。
寶物沒有了,想辦法繼續搜刮大清的奴才、百姓就是。
最關鍵的是第二個原因。
英法駐京公使,以及英法駐總理大臣事務衙門的官員。
尤其是英法駐京公使,按照英法兩國的要求,是需要麵見鹹豐皇帝遞交國書的。
從歐洲人的角度來說,這其實就是一個很純粹的外交禮儀。
即便是在現代,各國新任大使麵見駐紮地本國最高領導人並遞交國書,都是一條很正常的規矩。
可問題是,鹹豐不懂這個!
在鹹豐看來,英法兩國強烈要求使者麵見自己,就一個原因。
羞辱朕來了!
鹹豐其實是很像他老爹道光皇帝的,頗有一種喜歡掩耳盜鈴的鴕鳥心態。
打敗仗了,無所謂。
簽條約,割地求和,喪權辱國,也忍了。
反正都能甩鍋嘛。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林則徐胡搞瞎搞,弄什麼禁煙。
這第二次鴉片戰爭呢,往遠了說可以繼續甩鍋林則徐,往近了說,還能怪僧格林沁作戰不力,指揮無能。
至於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那是恭親王奕欣簽的,和朕這個大清鹹豐皇帝有什麼關係?
朕,永遠沒錯!
但這種完全不符合事實的自我安慰,其實也有一個很大的bug。
如果英法公使站在鹹豐皇帝的麵前呢?
這些使者甚至都不用說什麼嘲諷的話,可能就一個鄙夷的眼神,就能讓鹹豐破防。
為啥?
因為鹹豐和老祖宗康熙皇帝一樣,是一個超級麻子臉。
還因為鹹豐的身材很矮小。
還因為鹹豐瘸了一條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