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大元滅亡了南宋之後,實現了華夏一統,成為一個嶄新的王朝。】
大元和四大汗國並立
【然而隨著入主中原之後,作為異族王朝的大元麵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統治階層的蒙古人,究竟要如何和占據了人口大多數的漢人相處呢?】
大元並非沒有參考的先例。
第一個當然就是五胡亂華之後崛起的北魏。
孝文帝進行了堅決的漢化改革,把都城從北邊的平城大同)南遷到了洛陽。
但後來的北周北齊都是在北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最終成功地發育出了隋、唐兩個大一統王朝。
問題是,鮮卑人在漢化的過程中逐漸被同化了,最終整個民族融入華夏大家庭。
第二個,則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國。
金國的漢化同樣徹底,從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完顏亶就開始大規模漢化。
進入中原的女真人,除了遺傳自老祖宗的長相還沒辦法改變。
語言、文字、衣著各方麵完全就是漢人,看不出一點區彆。
忽必烈作為大元開國皇帝,是毋庸置疑的一代明君。
他本身就是靠的漢地世侯兵力北上擊敗了阿裡不哥才奪得皇位。
從這兩個前提來看,忽必烈全麵擁抱漢化似乎理所當然。
但有一件事情改變了這一點。
就在忽必烈率領大軍北上和阿裡不哥爭鋒的那一年,山東的漢人世侯李璮突然掀起叛亂,獻表南宋稱臣。
南宋並未北伐響應,但這件事情依舊還是驚出了忽必烈一身冷汗。
若是當時其他漢人世侯,如史天澤、張弘範等人也選擇造反的話。
忽必烈就真的是前有強敵阿裡不哥,後被中原世侯背刺,純純死路一條了。
李璮的叛亂,讓曆史上忽必烈對漢人大臣的忠誠度產生了巨大的懷疑。
之後忽必烈雖然還繼續用張弘範滅宋,用劉秉忠治國,但原本宣稱的“朕乃漢高祖劉邦之後”的口號不再提起。
【若僅僅是這一件事情,還不至於讓雄才大略的大元開國皇帝停手。】
畢竟金國當年進攻中原,遭遇的漢人反抗更多。
後來金國全麵漢化,滅亡的時候不也有一群漢人大臣心甘情願為金國赴死?
這就要說到另外一件事情,那便是蒙古帝國的內部爭端了。
阿裡不哥一派被擊敗之後,逃到了漠西一帶,獲得了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的庇護和支持。
在接下來的很多年時間裡,阿裡不哥及其後人,包括窩闊台、察合台兩大汗國都接連不斷地從漠西對漠北發起進攻。
打算先拿下蒙古帝國舊都哈拉和林,再以此為根基南下滅掉大元。
忽必烈原本打算一口氣滅掉窩闊台、察合台兩大汗國,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威脅。
但大元做不到。
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布置一支重兵長時間地駐紮漠北,守住哈拉和林這個對蒙古人來說具有聖地意義的舊都。
既然是在漠北防守,當地的地形限定了必須得是縱橫草原的蒙古騎兵才行。
而且這支蒙古騎兵還不能漢化,得保持草原的習俗,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戰鬥力。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
一個徹底漢化的皇帝,能得到這支依舊保持著蒙古傳統的騎兵大軍發自內心的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