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目標是天完政權位於安慶一帶的前線統帥趙普勝。
說起來,趙普勝和朱元璋也算是有緣分的。
當年的巢湖水師,趙普勝就是老大哥。
後來廖永安等人選擇跟朱元璋,趙普勝則投奔了天完政權。
這一年的時間以來,趙普勝和朱元璋麾下多名將領都爆發過戰鬥。
即便是徐達這樣最頂級的智將和常遇春這種最頂級的猛將,也無法徹底擊潰趙普勝奪取安慶。
如果說陳友諒整合天完政權的未來是朱元璋的夢魘,那趙普勝就是朱元璋眼下的大麻煩。
不除掉趙普勝,那就不用談什麼弄死陳友諒了。
可問題又來了。
離間的策略定下了,具體的操作怎麼執行?
朱元璋掃了一眼麵前眾人。
李善長比較擅長的是後勤組織。
徐達擅長戰場統兵。
常遇春更不用說,一個“當世項羽”的名號,壓根和陰謀詭計沒關係。
朱元璋心中不由歎息。
還是缺乏這方麵的人才啊。
【或許是命運眷顧朱元璋,就在他為趙普勝之事左右為難時,一個消息傳來。】
朱元璋的幕僚孫炎興衝衝地進入書房,稟報了一個消息。
“平章大人,卑職不辱使命,將劉伯溫先生請來應天府了!”
“劉伯溫先生來了?”朱元璋聞言大喜,推案而起。
“立刻把善長、徐達他們都找來,隨我一起迎接劉伯溫先生!”
城門口處,一輛馬車緩緩停在朱元璋等人麵前。
一名四十來歲,做儒士打扮,看起來頗為儒雅沉穩的男子緩緩走下馬車,對著朱元璋拱手行禮。
“劉基見過平章大人。”
劉基,字伯溫,處州路青田縣人。
自幼博覽經史及天文、曆法、兵法、性理諸書,尤精象緯之學。
曾在至順四年高中科舉,成為當屆進士。
以大元科舉的難度,劉伯溫這個進士可謂分量十足。
中榜後,先被大元朝廷授江西高安縣丞,後任江西行省職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浙東元帥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職。
後因大元政壇歧視漢人之風氣愈演愈烈,辭官回家隱居。
這是正兒八經在大元官場中摸爬滾打過的能人,同時還是浙江文壇的領袖人物。
即便是朱元璋核心班底中學識最豐富的大儒朱升,也遠遠不如劉基。
這也是為何劉基的到來會讓朱元璋如此高興並親自出迎的原因。
朱元璋握住劉基的手,笑道:
“元璋盼望先生多時了!”
大明世界,禦花園。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四代同堂,正在遊覽此地。
朱棣看著麵前的隨身金幕,不由嘀咕一聲。
“父皇,這劉伯溫當真值得如此重視嗎?”
都是自家人,朱棣說話也就比較隨意。
朱元璋掃了一眼正在拿著一個拍子跑來跑去追蝴蝶的曾孫朱瞻基一眼,心情不由大好,對朱棣說話的語氣也破天荒地和藹了不少。
“劉伯溫的到來,可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對朕的認可,懂嗎?”
朱棣愣了一下,隨後恍然大悟。
“浙東集團?”
朱元璋嗯了一聲,道:
“你小子還算是有點腦子。”
朱升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對話中就明確指出,朱元璋缺乏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背叛的“自己人”,也就是血脈至親。
在長子朱標隻不過才幾歲的情況下,朱元璋隻能選擇提拔侄子朱文正、李文忠這些親戚。
但由於時間太短,朱文正和李文正還沒有這個能力製衡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這些淮西集團的功勳班底。
劉基,或者說以劉基為首的浙東集團就不一樣了。
浙東集團,指的是以處州路溫州)為核心的士紳集團。
浙東集團之中不乏像劉基一樣在大元出任過高官的人物,同時還有許多財力深厚的士紳、商人大家族。
隻要朱元璋能將浙東集團引入到自己的隊伍中,浙東集團有能力馬上站穩腳跟,對淮西集團進行製衡。
這樣一來,朱元璋就不必再顧忌來自淮西集團的背叛,可以更加放心大膽的施為。
朱棣啞然片刻,疑惑道:
“父皇,淮西集團真的這麼被您忌憚嗎?”
“除了李善長之外,兒臣的外舅徐達)和常叔叔常遇春)其實都很忠心吧。”
朱元璋失笑一聲,緩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