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長江水位明顯提升,咆哮著從應天城下奔湧而過,流向東方大海。
朱元璋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浩渺的江麵,眉頭緊鎖。
就在剛剛,他接到了緊急軍情。
陳友諒親率水師順江而下,戰艦千艘,號稱六十萬大軍,直逼應天。
“六十萬?“朱元璋冷笑一聲,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城牆青磚,明顯不信。
“他陳友諒哪來這麼多兵?”
即便是紅巾軍起義沒爆發之前,一統天下的大元朝廷都沒辦法在一場戰役中投入六十萬大軍!
就站在朱元璋身旁的劉基撫須沉吟片刻,道:
“陳友諒吞並了徐壽輝舊部,又收編了江西多路兵馬。”
“雖無六十萬之眾,但二三十萬總是有的。”
李善長也道:
“主公,我軍此刻最多能動用十萬兵馬,敵眾我寡啊。”
朱元璋呼出一口氣,轉身望向城內。
街道上,百姓熙熙攘攘,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
還有稚童舉著小小的木製玩具,在歡快地追逐玩耍。
朱元璋眼眶突然有些發熱。
這種生活,就是幼年時自己最夢寐以求的畫麵。
絕對,絕對不能讓陳友諒破壞這一切!
“召集所有官員、將領議事!”
大堂內,氣氛凝重,令人有種無法呼吸之感。
徐達、常遇春等將領齊聚一堂,注視著懸掛在牆壁上那標注著陳友諒水師推進路線的地圖。
朱元璋環視眾人一圈,緩慢開口。
“陳友諒來勢洶洶,我軍當如何應對?”
眾將紛紛開口。
“主公,不如暫避鋒芒,退守鐘山!“郭英道:
“我軍水師不及陳友諒,不如據險而守。等陳友諒兵馬疲敝,便是我軍轉入反攻之時!”
“荒謬!”常遇春拍案而起,虎目圓睜。
“未戰先怯,豈是大丈夫所為?主公,末將願率精兵三萬迎頭痛擊,定要讓那陳友諒有來無回!”
還有人提議:
“敵眾我寡,硬拚恐非上策。不如遣使求和,待過幾年我方實力更加強大,再反攻武昌。”
又立刻有人反駁。
“陳友諒傾國之師而來,擺明了就是要滅掉咱們。遣使求和不會得到任何結果,反而會打擊我軍士氣!”
爭論愈演愈烈,朱元璋卻沉默不語,陷入思考。
良久,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
隨後擲地有聲地開口:
“陳友諒此番前來,必然是要滅亡我等才肯罷休。”
“求和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要迎戰!”
眾人目光下意識集中在朱元璋身上。
這位年僅三十二歲的主公,渾身上下散發著驚人戰意。
早在離間陳友諒、趙普勝時,朱元璋就已經做好了決戰的準備。
不是朱元璋不想發育。
而是事到如今,天下大勢推動,已經沒有繼續發育的時間了。
朱元璋沉聲道:
“有破敵之計策,可以說出,讓大家一起商議。”
“若是什麼求和之言,就免開尊口!”
大唐世界,長安。
經過多日奔波,李世民重新回到了皇宮之中,正在和監國太子李治交談。
“為善,你這段時間監國感覺如何?”
李治擦了擦頭上汗水,苦笑道:
“兒臣就一個想法,太累了!”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來,指了指金幕中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