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麵前狼狽來投的幾名男子,目光下意識地落在了其中一名身著儒者袍服的中年男子身上。
“閣下高姓大名?”
中年男子苦笑一聲,拱手道:
“在下施彥明,乃城中書生,多謝將軍搭救之恩。”
說著,施彥明有些好奇地開口。
“將軍,你們十萬大軍圍攻平江多日,就不缺乏糧草嗎?”
李文忠哈哈一笑,道:
“我們有江南分到田地的百姓支持,還有將士民夫屯田為助,怎麼可能缺乏糧食?”
施彥明心服口服,點頭道:
“難怪平江城中總說西吳壓倒東吳,誠不我欺。”
李文忠見施彥明說話文縐縐的,便起了招攬之心,道:
“施先生,我乃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李文忠,如今正是缺乏人才之際,你可願意在我門下做事?”
施彥明沉默片刻,搖頭道:
“某不過一文弱書生,遭逢戰亂隻想苟活,對富貴實無興趣,還請大人見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文忠倒也不生氣,還讓人拿來了一些盤纏以及一份通關文書贈送給施彥明,道:
“不知先生欲往何處?”
施彥明知道通關文書上要寫清楚目的地,便道:
“我打算前往興化縣,投奔我的兄長——施耐庵。”
“他和夫人、兒子以及弟子羅貫中都居住在那裡。”
李文忠嗯了一聲,將通關文書寫明目的地,隨後交到施彥明手中。
“那就祝施先生一路順風。”
施彥明千恩萬謝,隨後背起行囊上路。
一開始還有些緊張,但等他通過盤問離開紅巾軍大營後,明顯輕鬆不少。
“這位西吳王朱元璋麾下將領如此仁義,或許我真應該聽從那位李文忠將軍的招攬……罷了,不想那麼多了,還是去興化。”
“一彆多日,也不知道兄長的那本《水滸傳》寫得如何了。”
“對了,貫中之前說過要寫一本和三國有關的小說,似乎是叫做什麼《三國演義》?”
“正好去了興化,還能和他們參謀一二。”
太陽從東方升起,施彥明腳步輕快,帶著對未來的希望離去。
【在幾個月的圍城後,平江終於被攻破。】
襄陽炮持續不斷地轟擊,讓平江城牆多處倒塌。
隨著守軍戰鬥力的不斷下降,各路紅巾軍終於取得突破,湧入城中開始巷戰。
吳王府內,張士誠一臉決然,對著麵前上百名死士開口。
“今日,便請各位隨同本王一起和朱葛賊軍廝殺到最後一刻吧!”
這位占據了江南繁華之地後很是享受了好幾年的吳王,在城破之後終於激起了當年高郵之戰時的衝天血氣和豪情。
隻是已經太晚了。
無數紅巾軍衝殺而來,將張士誠等人團團包圍。
張士誠揮舞著大刀,瘋狂奮戰。
也不知道殺了多少人,他的身體逐漸力竭。
“投降不殺!”
“張士誠,不要再頑抗了!”
勉強睜開被鮮血浸透的雙眼,紅色的視野中是無數手持兵器的紅巾軍士兵。
張士誠大喝一聲。
“本王寧死,也不投降朱葛!”
說著,他揮刀就要自儘。
一杆長槍猛然刺中他的右手手腕。
劇痛中,張士誠手中大刀落地。
隨後,無數紅巾軍衝上來,將他死死按在了地上。
興奮的聲音響徹張士誠的耳膜。
“抓住張士誠了!”
很快,張士誠就被送到了朱元璋麵前。
朱元璋親手給張士誠鬆綁,笑道:
“你我都是吳王,今日兩吳王相見,也算是一番美談。”
張士誠不坐,冷笑地看著朱元璋。
“朱葛,你不過區區布衣,不得朝廷承認,更無天下豪傑之士相助。”
“你,憑什麼稱王?”
朱元璋聞言一愣,隨後微笑起來。
在張士誠逼人的視線中,朱元璋緩緩伸手,指向城外星羅棋布的軍屯田:
“吾以天下農人為甲胄,以萬畝青苗為旌旗。”
“此乃帝王之資。”
“朝廷?豪傑?”
“張士誠,你自認英雄,卻脫離百姓。”
“妄談天下,卻連半壁江南之地都無法治理得了。”
“敗在我手中,也是理所應當!”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